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一家親 免簽拉近兩岸心理距離

2015年06月19日 08: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9日社評指出:大陸國務院昨日宣佈,7月1日起臺灣居民可憑有效臺胞證來往大陸,無需辦理簽注。大陸公安部隨後表示,今年內將從試點逐步實施卡式電子臺胞證。

  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本月14日才在海峽論壇表示,大陸正研擬對臺灣民眾來往大陸實施免簽待遇,並將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為兩岸同胞交往與交流創造更好的條件,昨天國務院將之付諸實施,顯示大陸對臺政策説到做到。

  目前,兩岸關係正處於重要節點,大陸此時宣佈給予臺灣人免簽待遇,再次為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正能量,不僅使臺灣民眾前往大陸更加方便,促進兩岸經貿與文化關係進一步深化,更重要的是顯示出,今後臺灣民眾與大陸居民之間的差異將日益減少,有利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深化,為兩岸和平邁出結實的一步。

  兩岸人士要求給予臺胞免簽待遇,已經呼籲了十幾年。主要由於兩岸政策制定模式不同,加上政治上的原因,拖延下來,無形中造成兩岸同胞之間的身分差別意識,臺灣居民在大陸的工作、居住、往來,也形成諸多不便。

  目前,大陸與臺灣均處於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階段,兩岸關係持續向前發展的態勢已不可逆轉。免簽和將來實行卡式臺胞證管理,對於在大陸工作、學習、創業的臺商、臺幹、臺屬以及青年學子,是一項範圍廣泛,省時、省力、省錢,落在實處的優惠政策。

  尤其是對於準備到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今後在臺灣與大陸之間,無論是就業留居,還是轉机,往來會更加方便、舒心。

  根據臺灣一項調查,22歲到32歲之間的臺灣青年,有50%以上表示,希望到大陸工作。根據大陸的調查,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單位排序,依次為臺資企業、外資企業(非臺企),分別佔57.38%和24.59%。其餘依次為大陸民營企業(6.56%)、大陸國有企業(4.92%)、大陸事業單位(3.28%)等。

  俞正聲主席曾強調: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是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生力軍。臺灣青年在大陸是否能留得下來、住得長久、幹得愉快,也是大陸同胞需要認真關心的問題。免簽注和實行卡式身分證件管理,有利於臺灣青年選擇到大陸工作,學習、就業。

  就現狀而言,兩岸進入和平發展關係不滿10年,兩岸敵對關係卻超過50年,兩岸民眾間的心理距離一時尚難完全弭平。

  對臺灣居民免簽,除了方便臺灣人前往大陸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有利於減輕臺灣人自外于大陸的心理距離,長期而言,有利臺灣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條件成熟時,臺灣人可以與大陸人一樣,從類國民待遇過渡到享受國民待遇。

  兩岸進一步擴大交流交往,過程必然帶來許多法律和技術問題,兩岸需要更多的溝通與討論。如臺生在大陸找工作,網申過程都需要填寫18位元的身分證號碼,而臺胞證號碼是6位數,臺生因為沒有身分證號碼而無法登錄,成為一大困擾。

  文章認為,從大陸看,真正實現給予臺胞國民待遇,涉及兩岸現行法律體制的障礙。例如,大陸對臺政策有關臺灣居民身分如何“去特殊化”問題,就非常複雜。從目前看,大陸可考慮的辦法,一是在一般性立法中增加條款,將臺灣居民納入適用範圍,或規定臺灣居民參照大陸居民適用(如制定涉臺條款或涉臺專章);二是在技術上通過使臺胞證參照大陸居民身分證的編碼方式相容的方式。

  這還是比較技術性的困難,要讓臺灣人在大陸獲得國民待遇,不僅有大陸內部法規與政策問題,也涉及與臺灣法律的接軌問題也需要克服。正如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所強調,兩岸官方需要多溝通,不希望大陸片面作為,反而不利兩岸關係平順發展。

  另一方面,臺灣在兩岸經貿方面也需要更加開放,減少不必要的限制,讓更多大陸人可以到臺灣觀光旅遊、工作、居住。目前大陸民眾往來臺灣需要雙證,一是臺灣頒發的出入境許可證,這需要在臺機構或旅行社代辦,有條件及名額控管,不容易取得,大陸對大陸人赴臺也有嚴格的管控措施,也很不容易取得。這些限制臺灣應與時俱進放寬,也需要通過兩岸協商管道,要求大陸簡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