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互信不足才是根本問題

2015年06月12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議題,一般人都認為是民進黨的罩門,也是蔡英文的罩門。然而,臺灣內部的政治生態已經有了變化,因此林濁水在今年發文表示,“兩岸政策罩門被國民黨搶走了。”他以民調數字説明,去年6月民進黨在兩岸政策的支援度上還以25.4%比37.2%大輸給國民黨,但到了12月,反而以40.4%超越國民黨的33.4%。也因此,林濁水認為,“該煩惱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怎麼走的已經輪到是國民黨了。”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對此發表評論説,這樣的看法應該是民進黨內相當的共識,而且反映到蔡英文有關兩岸政策的發言。然而,我們必須指出,這種看法,見樹不見林,見小不見大,因為兩岸議題不能不關注到大陸方面的想法與態度。

  蔡英文最近有關兩岸議題的説法,包括“維持現狀説”、“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説”、“求同存異説”等等,這些説法,確實與過去不同,美國方面似乎也表示認同。然而,國臺辦日前記者會中,發言人馬曉光就直率指出:“九二共識”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馬曉光並提出幾個問題,希望民進黨明確回答:兩岸間是什麼關係?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怎樣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對國臺辦的提問,民進黨則以“兩岸都有責任共同維繫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來回應,可見民進黨認為自己已做了相當調整,大陸也應該相應調整才是。

  由國臺辦的提問與民進黨的回應可以看出,雙方仍然沒有基本的互信。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尤其是民進黨執政期間,言行不一,儘管嘴上有時表達善意,但政策上則是不斷地切香腸,一步一步的“去中國化”。在國民黨執政期間,民進黨也反對所有兩岸的政策。在這種情勢下,很難期待大陸信任民進黨。

  研究信任的學者指出,信任最難的地方在於跨出第一步,因為這一步有風險。我們可以從上世紀90年代兩岸之間的互信建構為借鏡。當時,兩岸也是缺乏互信,但透過密使的溝通以及承諾的確認,才逐步建立互信。所謂承諾的確認,包括“國統會”的成立、“國統綱領”的制定、“一個中國”的決議等等,有了這些之後,雙方才能跨出第一步,而有了汪辜會談。

  換句話説,蔡英文到現在為止,只有一些口頭上的改變,民進黨內並沒有任何正式的決議。何況蔡英文還在去年宣稱只要民進黨贏了選舉,大陸的政策就會向民進黨靠過來。在這種情勢下,大陸會問出那三個問題,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在沒有互信的情況下,即使蔡英文當選,兩岸之間的情勢不容樂觀,甚至於有學者斷言將出現雪崩式的斷交。

  蔡英文如果只想著選舉,或許依然可以繞過這三個問題,可是如果她有想到臺灣的未來,她就不能回避這三個問題。我們希望,不論那一位候選人的勝利,也都是臺灣的勝利;而不是候選人勝利,臺灣卻陷入困境的局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