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力挽狂瀾,扭轉臺灣不正常的民主現象

2015年05月25日 15: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評論説,馬英九就職已滿7年了。他日前一改過往的正式談話形式,把近百位“素民”請到“總統府”,以近距離方式闡述他這7年來的施政理念及成績,三度獲得滿堂彩。

  在此時,馬英九的民意支援度高低,已經不是他任期最後一年的考量,反而臺灣接下來的走向及各項政策能否持續推動,才是他現在關心的重點。就像馬英九所言,兩岸關係至為重要,繼任者必須盡全力維持好兩岸現行互動架構,方能確保臺灣的兩岸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深究馬英九民調不高的原因,一部分當然是他個人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卻是在野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抹黑及造謠的負面影響。更甚者,反對者一再利用網軍散佈不實言論,即便已經構成不實指控並涉及言論譭謗等罪,仍不願罷休,導致執政黨的政策遭遇嚴重扭曲。甚至偏激言論早已超過法律可容許之範圍,而敢於謾罵、諷刺馬英九卻成為當紅網路英雄,至於是否真實早就不是重點了。民粹主義當道,首當其衝者,當然是執政者!

  比如説,臺灣的電力網路是獨立的,相當程度也需仰賴燃煤、水力、核電等,生質發電只佔全臺發電總量不到1%。民眾本應理性討論未來電力的走向,縱使要放棄核能發電,亦必須找到穩定、合宜的替代方案,否則只是自斷生路。可是結果呢?在一位政治“聖人”的絕食威脅下,不僅綠營群起響應,連國民黨都因馬當局的民意支援度低迷而棄守,臺灣後續的發電問題已經沒有關心了。這難道是理性社會應有的態度嗎?

  再者,馬當局的兩岸政策向來備受民眾的支援,也是馬英九最受肯定的政績之一。然而,這7年來,在綠營有計劃的抹紅、政治惡鬥之下,“親中賣臺”成了馬當局揮之不去的標簽。

  更可笑的是,爾今為了競選明年“總統”大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竟然説要以“維持兩岸現狀”作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這豈不滑天下之大稽嗎?你放縱綠營政客以民粹手段阻撓及抹黑馬當局的兩岸政策,現在卻又要以維持兩岸現狀來爭取選票,難道不是自相矛盾?更何況蔡英文到現在連“維持兩岸現狀”的定義及內容都不敢公開解釋清楚,也難怪許多綠營前輩會批評她還是4年前的“空心蔡”,毫無長進。

  自從民主化之後,臺灣長期陷入“民粹vs.理性”的泥沼裏,無法自拔,甚至還嚴重傷害臺灣的經濟競爭力。綠營一再上演霸佔主席臺、杯葛議事程式或發動不實指控的輿論戰,完全把應以溫和理性為本的民主法治放在腦後,一心以拉下馬英九為政治目標。

  在野黨千方百計想阻撓執政黨政策的想法,無可厚非,也是臺灣民主政治的常態。然而,所有的言行都應遵循遊戲規則。況且既然是民主社會,各種政治言論也當獲得平等尊重,怎能説支援“臺獨”立場才符合臺灣利益,主張兩岸和解、甚至兩岸統一的人,就是“親中賣臺”?

  蔡英文批評國民黨要為現在推動的“修憲案”負責,卻絕口不提自己過去強力主張“內閣制”,如今卻希望維持現行政府體制的反覆言行,如此前後矛盾的言行,應當受到民眾的嚴格檢驗,否則一旦她真的選上,反覆無常的決策絕對會成為臺灣發展的累贅。

  臺灣的民主發展已走上歧路,到了要痛定思痛、徹底改革的地步。我們應以相同標準看待所有政治人物,絕不容許任何非民主、逾越法治的言行操縱政治發展,這是全民的責任,也是臺灣走上理性社會的必經之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