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戰爭與和平:“張夏會”演繹的路徑選擇

2015年05月25日 09: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5日社論指出,“張夏會”選在金門,敘説一個和平的故事。它展示了一個歷史對照:半世紀前彈如雨落的創痕與仇恨,注解兩岸冰炭不容;而半世紀後兩位兩岸官員在此處縱論政策,笑泯恩仇。

  這個和平不是憑空而生,它是由“九二共識”這根支柱所支撐。一個簡單的語詞,竟有此功效,因為它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演進磨礪而來。兩岸長期割裂的處境,是由一場殘酷的內戰而起;直至今日,金門仍以坦露地表的彈痕與工事,記載著那段戰爭歷史。於此可見,一個有能力的政治論述,必須能夠包納、處理並跨越這段歷史。

  亦即,“九二共識”的兩端,連接著不同的歷史語匯,那一端是戰爭,這一頭是和平。防止戰爭回潮的,正是“九二共識”這個接點。意圖將這個歷史的承軸抽走,就意味著再去溯尋戰爭、挑動仇恨、放棄和平,返回那個用碉堡與鐵絲築成的精神戒嚴。

  “九二共識”是一整套的歷史敘事,內戰之後雖已長期停火的兩岸關係,其實並未改變兩岸俱在一個中國之內的本質,這個歷史內核不能被某些人頭殼裏憑空編撰的“臺獨”想像所瓜代,更不能以含混其詞的“維持現狀”所模糊,一切企圖否定、遮蔽這段歷史的所有另行建造的論述,都無法獲致“九二共識”所能獲致的和平。

  兩岸在2月敲定“張王會”時,我們即推論,北京試圖超越臺灣內部政黨輪替執政的干擾,開拓出一個兩岸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的真正思維,就著眼于“和平”,它意欲在臺灣不同政黨執政時,仍能維持足夠的和平交往與互動,在北京可以管控的前提下,讓和平得以延續下去。相反地,若是此一“新常態”無法建立,就意味著“準戰爭”或“戰爭邊緣”將成為另一種常態。

  這次“張夏會”證明北京的願望依然未改,張志軍藉著邀請夏立言訪陸,推動兩岸事務首長會見,而又對著夏立言談出去年“張王會”時的談話,重申“絕不能讓兩岸關係再遭折騰,更不能走回頭路”。這意味,北京希望兩岸官方對話能夠持續不輟,和平不會橫遭破壞。

  然而,“新常態”畢竟只能表達一種主觀意志,它必須透過民進黨與“九二共識”完成歷史性的接軌,才可能真正鞏固。亦即,它不能憑空而存,仍然需要民進黨最終擁抱與接納“九二共識”。因此,“張夏會”選在蔡英文訪美前一週舉行,當然是希望對蔡英文作出政治召喚,讓蔡英文再看一眼:“張夏會”豈不是一個美好的“和平現狀”?若要繼續保有這一美好的“和平現狀”,蔡英文必須能夠掙脫民進黨的舊有窠臼,回應這個和平的號召。

  蔡英文或許已走出一小步,她聲稱要“維持兩岸現狀”。但“維持現狀”與“新常態”仍有巨大差距,也就是説,它跟“和平”仍有很大差距。不消多説,它就是缺少了“九二共識”這根支柱。但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若是一時難以做到,或可以嘗試從服膺“中華民國憲法”出發,並以宣示不追尋“獨立”為底線,再逐步尋求向“九二共識”靠近。或者,亦可仿傚柯文哲説法:“尊重兩岸既有的政治基礎”。

  蔡英文若不健忘,這些步驟,都非難事。2000年忽焉上臺的陳水扁,已一一做到,他不僅宣示了“四不一沒有”,甚至在接見外賓時,一度表達可以接受“九二共識”。缺少國際視野的陳水扁,尚且能做到這一點,蔡英文難道還比不上陳水扁的識時務?或者,蔡英文被太陽花學運那些浮誇、躁動的“仇中”主張所誘惑或引導,因而不能看清“九二共識”所能承托的和平盛景?

  “張夏會”是“九二共識”擴張性與延展性的高度展示,“九二共識”不僅不是讓人掉入陷阱,反而是讓兩岸官員以禮相待,實事求是。相反地,“仇中”的“臺獨”異夢卻必然呼喚仇恨和戰爭,蔡英文赴美前應有所深思。她的“總統夢”,會不會又潰敗于最後一哩,在於她的抉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