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香港:沉默多數再出聲撐政改

2015年05月21日 07:1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香港政改已經進入關鍵時刻。反對派的主要策略是堅持投反對票,以逼特區政府主動提出政改的修訂方案,因此出現了僵局。為打破僵局,一些人及部分傳媒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這些建議實際上在政改諮詢初期都曾經提出,包括修改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把商界的公司票改為個人票,白票超半則重選等等。

  三所大學的民意調查組也在不停地進行民意調查,看市民是支援還是反對這份政改方案。儘管民意調查因抽樣誤差的關係而結果經常有變,至今為止多數的民意依然是希望2017年能夠一人一票選特首,不反對提名委員會進行特首候選人篩選的工作,反對原地踏步。反對派也很清楚民意的走向。因此,之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提出的辭職再通過補選來進行所謂“公投”也叫停了,反對派也擔心補選的結果會令他們無法下臺。

  推動民意支援政改

  與此同時,沉默的大多數又再出聲,又有民間組織發動撐政改的簽名運動。去年“佔中”期間,反“佔中”運動支援者眾,終於喚醒了大部分市民,“佔中”運動不得人心,最終以失敗告終。“佔中”的中堅力量學聯也在“佔中”之後四分五裂,至今為止港大、理大、浸大、城大的學生會已先後退出學聯。

  長期以來,香港激進的聲音因為佔據傳媒的空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這些人代表香港的主流思潮與期望。實際上,香港一些示威表面上看起來聲勢浩大,但激進者只佔香港人口的一小部分,有更多沉默的大多數沒有發聲。去年,一群熱心的民間社團領袖終於站出來,引導人數更多的沉默大多數發聲。

  實際上,我們必須承認香港的複雜性,香港的確存在一批人數也不少的極端“反對中共”的人。當然,這批人中又分黨分派、互相廝殺,這是政治的現實。

  現在,政改處於關鍵時刻,沉默的大多數又一次發聲支援政改。特區政府官員及政改支援者也不斷地到基層接近民眾,解釋政改。是的,在接近民眾的過程中,也多次遭到支援反對派的市民喝倒彩及攻擊。不過,相信廣大的市民看在眼中知道誰對誰錯。

 

  大原則是依法辦事

  政改方案有沒有修改的空間?當然有,將來更長遠的政改,也都可循序漸進地修改,配合香港的特色而改。不過,不論如何改,最重要的大原則依然是依法辦事,必須符合基本法,必須承認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體,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政府的權力來自中國中央政府的授權,任何人想改變這個事實是不可能的。

  現在,香港一些人不斷地提出各種各樣的修訂目前政改方案的建議,可惜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行為。因為這些人都不是有票在手的立法會議員,真正有票在手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依然不願意表態談論,他們依然在杯葛各種各樣的諮詢。因此,這些人士所提出的各種新舊建議成了對牛彈琴。我們也不可忽視,政改方案要通過,必須獲得立法會中2/3以上議員的支援。這包括人數佔多數的建制派。

  舉個例子,如果商界票由公司票改為個人票,商界還存在嗎?商界豈不會變成勞工界?代表商界的議員仍會投票支援這種使自己變成一無所有的方案嗎?因此,特區政府如果真的為了討好反對派而將政改方案中提名委員會中的公司票改為個人票的話,就算得到反對派的支援票,也一樣過不了立法會2/3的支援票,因為代表商界的議員不可能支援這樣的方案。

  反對派説,只要他們堅持要否決政改方案,中央政府必然會讓步。如此説法,表示反對派依然存在極大的幻想。但是,反對派也時時刻刻地説他們對中央政府從不存在期望與幻想。因此,認為中央政府必然會讓步與他們口口聲聲説不會對中央政府存在幻想,是互相矛盾的。他們自己思想相互矛盾,卻把這麼矛盾的想法用來向香港市民推銷,告訴香港市民否決了政改方案之後必然會得到所謂的“真普選”而不是原地踏步,這是自欺欺人。(曾淵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