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香港政改 中産階層應發揮理性之光

2015年05月14日 08:2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香港能否在2017年實現特首普選,一兩個月內就將見分曉。這件事關係到全香港每一個人,尤其與中産階層利益攸關。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如果普選實現,佔人口50%以上的中産階層就成了500萬選民中的最大族群。香港中産人數雖多,但向來在政治上相對沉默。為香港、為自己,中産階層的意志都應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決策中。

  一個明理務實的群體

  香港中産階層人數雖無法精確統計,但無疑是社會的主體和中堅力量。他們是聰明、努力的人,大多很務實,政治上少有情緒化的表達。在香港的政制發展上,中産希望未來之路清晰可預見,這才與他們的人生經驗、思維方式相吻合。

  理性、平和、專業,不容易被街頭運動所煽動,表明中産能夠建設性地看待事件、分析形勢,堅持自己的獨立主張。舉個例子,去年發生的“佔中”非法集會,重創香港經濟民生,破壞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被香港廣大市民特別是中産階層形容為“天怒人怨”。務實理性的香港民眾懂得,法治和秩序的價值絕不可破壞,不能為感性和衝動的理由去做傻事。

  中産階層有不少是精通學理的專業人士,但因各種原因,尤其在反對派長期的誤導下,對政改抱有一些誤解。在這裡,有必要把道理攤在陽光下,還政改一個真相。

  關於政改的理性思考

  中産比較認同的法則是法治,而法治是香港社會的基石。所以政制發展必須依法,這一點想必不存爭議。而刻下熱議的政改方案,是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的,符合中産尊崇的民主原則,通過以後,對香港未來發展有很大好處;如果不通過,對香港是大損失。

  反對派所挑起的最大爭議,就是“公民提名”與“提名委員會”之爭。關於這一點,其實連討論餘地都不存在,因為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明文規定,2017年香港普選特首候選人應由“提名委員會”産生,反對派的主張根本是違法的。香港普選的權利來自基本法,如果連基本法都不顧了,還談什麼普選呢?

  即使不談法律,“提名委員會”在制度設計上也遠比“公民提名”更符合香港民主發展的實際。對民主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步登天的“極端民主”非常危險,許多所謂的新興民主國家已經用血的代價證明了這一點。反對派所説的“公民提名”,世界上確有那麼幾個國家在選領導人時會用到類似方法,它們是:幾內亞比索、馬利、迦納……但這些國家都以混亂貧窮著稱。反觀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無一採用“公民提名”。民主的發展要循序漸進,不是越冒進越好,政改方案必須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行穩致遠。

  “提名委員會”是香港人自己的智慧所創造,其前身是選出回歸後4屆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它們的構成方式、人數、代表性幾乎都是一樣的。“選舉委員會”已被證明是穩妥可靠的機制,現在它變身成為一個提名機構,推出兩到3位特首候選人,供全港500萬選民一人一票做選擇,這是民主的一大歷史性進步,擅長做加法的中産人士應該心知肚明。

  擺在眼前的政改方案,是穩妥可靠的選擇,是凝聚智慧的優秀設計,絕非無奈之選。反對派編造的“袋一世”,是徹頭徹尾的謊話。選舉方法未來不會一成不變,但前提是此次政改能夠順利實施。

  萬一政改方案被反對派否決,會有怎樣的後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若政改方案未能通過,2017年特首選舉將沿用上一屆選舉辦法。至於政改何日能重啟,目前沒有任何法律條文有規定。也就是説,這次若錯過,不知何日君再來啊。香港有人擔心“過了蘇州還不知道有沒有船”,也不是沒有道理。

  香港需要中産精神回歸

  要走順政改之路,香港未來要發展好,還需正確理解“一國兩制”。中央為什麼要管香港政改?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無權自行決定政治體制,香港的政治體制是中央通過基本法加以規定,香港政制的變革,決定權同樣在中央手裏。這是基本法所規定的,是香港在中國政制體制下的法律地位所決定的。

  有些香港人對特首要“愛國愛港”表示不理解。其實,所有國家都要求公務員愛國,這是不言自明的政治倫理,入美國國籍還要宣誓呢。中央之所以要挑明講,是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出現了跟中央對抗的政治人物謀求“出閘”的狀況,試問哪一個國家會允許?

  智者明勢。普選是大勢所趨。中産人士應該清晰看到中央作出決定的正當性,是在依據法律行事,這符合當前全國大力推動依法治國的大勢。想要撇開基本法,推倒“831決定”是不可能的。

  香港特首既要對香港市民負責,也要對中央負責。“提名委員會”的制度設計,就是為了選出最能代表香港整體利益、同時受到中央信任的人選。試想,如果真的選出一個跟中央對抗的人,對香港的發展又有什麼好處?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中央當然希望香港能夠繁榮穩定。香港中産的最大意願是安居樂業,同時又是“非常在意長遠發展”。過去中産在香港經濟發展中得益較大,也支援簽署CEPA等舉措,但香港現況並非十全十美,如果任由一些政治勢力把香港搞亂,恐怕中産會首當其衝吧。

  事實上香港的經濟和政治,這些年受到反對派極大的掣肘,重大政策舉步維艱,雖坐擁“背靠祖國”的優勢,發展卻不如擁有強政府的新加坡。要改變這一狀況,有待中産“上位”,充分發揮理性,讓香港特首獲得更深厚的民意授權。香港中産階層素以務實、理性、辛勤打拼的精神聞名,香港需要這樣的精神回歸,來結束喧囂已久的爭拗內耗,集中精力進一步改善經濟。這次政改對香港和香港中産階層而言,都是不可錯失的好機會。(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