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以“廢核”之名 蔡英文作何盤算?

2015年03月19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以所謂“告別核電”為訴求的全臺廢核大遊行3月14日在臺北、高雄、臺南、臺東等地舉辦。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用“已告失敗,堪稱臉面無光”來形容此次由蔡英文下令舉行的遊行。文章指出,局面如此不堪,關鍵出在蔡英文師出無名、篡改韓國節電的原本事實,以及趕鴨子上架的倉促動員,搞得綠營基層慌了手腳。

  全文摘編如下:

  毫無疑問,蔡英文下令綠營執政的13縣市,在3月14日發動的“廢核大遊行”已告失敗,堪稱臉面無光。這不只在於全臺動員的不如以往數十萬人,以北市為例,臺灣“自由時報”宣稱3萬人參加,但普遍認為實際僅達1萬人左右。

  但這畢竟是蔡英文回鍋黨主席最重要的大型抗爭,足供選民檢驗其是否有能耐應付核電與節電的挑戰,是否能像黃信介、陳水扁、謝長廷那樣充滿熱情的激蕩出幾十萬人上街的能耐?可想而知,蔡英文肯定暗自心驚,民進黨必駭異於以往雄厚的反核動員能量,短短1年即已稀釋到變成雞肋的地步。

  局面如此不堪,關鍵出在蔡英文師出無名、篡改韓國節電的原本事實,以及趕鴨子上架的倉促動員,搞得綠營基層慌了手腳。

  事實上,蔡英文所以棄“反核”而改稱“廢核”,正是緣于馬當局早在去年4月即已決定核四停工,復於今年元月底由原能會審查通過,臺電所提為期3年的核四封存計劃,實施日期訂在今年7月1日。這個變化,直接導致民進黨再也無法像過去幾年那樣,搭上由民間環保團體發動“反核四”的順風車,“反核四”的政治邊際效用已遞減近零。

  然則蔡英文豈能甘心平白失去如此方便的政治動員藉口和選舉提款機,遂在3月11日主動宣稱,臺灣應該傚法韓國節電3年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要求綠營主掌的13縣市在14日為廢核集體上街。可她哪料到自己的一番信口雌黃,居然遭到“經濟部”能源局的立予駁斥:“據韓國官網數據顯示,韓國節電3年,最多只省下核一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約可供120萬戶小家庭使用1年,沒有到一座核電廠那麼誇張。”

  試想蔡英文焉能不知一座核電廠和一部機組發電量的巨大差別,但她敢睜眼説瞎話,臉不紅氣不喘。尤其令人震驚者,在於蔡英文對民眾公然隱瞞南韓節電3年的真正原因。為此,島內“經濟部”能源局特地指出:“韓國採用的大部分節能措施,臺灣都已推動,如智慧照明、強化大眾運輸、鼓勵再生能源供給、綠建築。但有一點是臺灣沒辦法做到的,從2012年到2014年,韓國調高電價15%!”

  可笑的是,這一事實的厘清早在3月12日即經媒體報道,可蔡英文視若無睹,照樣決定蠻幹到底。這樣的趕鴨子上架,不僅立刻招來綠營多數縣市的不滿,抱怨蔡英文“口號喊太快,根本來不及準備”,就連以往從事反核運動的綠能人士也不屑參加,如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即認為蔡英文“根本沒有提出完整配套措施,就想廢核”,太過不負責任。

  倘再深入觀察,其實“廢核大遊行”的失敗,還不單在於蔡英文的説謊和隱瞞事實,更在她對核能態度的前後反覆。蔡英文顯然以為臺灣人健忘,殊不知扁任內她當“行政院副院長”時,嚴厲推動的“核四如期完工,不可延遲工期”,在經過媒體多次報道下,早已深入人心。到得這一次,不管蔡英文再高喊什麼“核電歸零,新台幣不歸零”,除了讓黨內聽得頭皮發麻之外,絕大多數民眾當然冷眼以對。否則她何以絕口不提廢核之後,臺灣民眾要付出多少昂貴代價?為何欺瞞民眾韓國“省下一座核電廠”的真相?難怪事前信誓旦旦的這場大動員,到頭來全臺13個縣市真正參加者,連3萬人都不足,遑論5萬。

  吊詭的是,透過蔡英文主導的“廢核大遊行”,反倒進一步證明這位黨主席從來不在乎民眾的未來生計。她唯一關心的,只是個人權位利祿;她的利用學生,假借公共議題發起各種抗爭,亦非關心臺灣社會,而是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選票。所有這一切均證實,蔡英文正是美國19世紀廢奴主義者詹姆斯?克拉克最不齒的,“政客想的,都是下一次選舉”。這就宛如1932年魯迅在散文《今春的兩種感想》嘲諷的,政客只會“今天談財政,明日談照相,最後又忽然念起佛來”的不著邊際。

  尤有甚者,蔡英文在倉促動員的這場遊行中,實行“以黨逼政”手段,迫使13個縣市必須照其旨意辦事,毫無討論餘地。臺灣民眾當深思,蔡英文暴露出的是何種政治面貌。(銀正雄 作者係作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