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廢核”之爭困擾臺灣

2013-02-21 13: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20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臺灣的“廢核”之爭。文章指出,未來是否續建或停建成為目前新的爭議焦點,更是江宜樺“新內閣”面臨的一大挑戰,“核電”爭議仍會持續困擾臺灣。

  全文摘編如下:

  臺“核電”爭議與“反核運動”由來已久。臺灣自1980年提出興建“核四”(第四核能發電廠)以來,歷經30餘年,爭議不斷,“反核”運動不止,讓這一投資數千億元的巨大工程至今不能完工,未來是否續建或停建成為目前新的爭議焦點,更是江宜樺“新內閣”面臨的一大挑戰。

  目前,臺灣“反核”的核心是主張停止“核四”建設,未來逐步消除核電廠(目前臺灣3座核電廠),建立“非核家園”目標。

  日本大地震與發生福島核災之後,國際上出現一股停建核能電廠浪潮(儘管部分國家或地區繼續發展核電),“反核運動”在臺灣重新高漲,對進入關鍵時刻的“核四”産生新的影響。當前,歷經數十年與無數風波的“核四”電廠建設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依負責“核四”建設的臺灣電力公司規劃,今年6月將提出最後一次追加預算案,2014年向“核能安全委員會”(前能源委員會)申請裝填一號機燃料棒,2015年11月商轉發電供電。但如今面臨的形勢是:民間“反核運動”與“廢核四”聲音日益高漲,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也強調要求停建“核四”,而且力爭在即將開始的“立法院”新會期完成“無核家園法案”立法,最終在臺灣建立“無核家園”目標。

  核電發展與建設,確實是一個兩難問題。發展核電,存在安全疑慮,日本福島核災進一步加深了這一疑慮;不發展核電,對缺乏自産能源的臺灣而言,則存在能源不足、電力不足與電價上漲壓力,對經濟發展與民生不利。作為執政者的馬當局與“新內閣”,當然要勇於負責,不能隨“反核運動”起舞,而且“核四”是依法興建,已投資數千億元,當然希望在維護“核安”前提下繼續興建,造福臺灣,造福民眾。在野的民進黨則不同,“建立非核家園”是其重要的政治主張,從來不會從經濟、電力、核安等多方面全面考慮這一問題,更多的是政治考慮與政治算計,“反核”成為其政治動員的重要工具與手段。

  目前,民進黨利用民間“反核運動”高漲之際,開始大打“反核牌”,主張並要求停建“核四”。不僅呂秀蓮等人積極推動新北市“核四試運轉公投”連署活動,民進黨三巨頭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同聲要求停建“核四”。民進黨黨中央已定調3月為“反核月”,將於3月8日成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3月9日舉行“廢核”大遊行,要讓“反核”議題“遍地烽火”,到處燃燒,讓民進黨強力推動“非核家園推動法”能夠在“立法院”有強大的民意支援基礎,並延續到明年的“七合一選舉”,以便從中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在“立法院”新會期中,民進黨不是將有關經濟法案如自由經濟示範區相法法規、公共債務法與財政收支劃分法等列為優先法案,而是將“非核家園法”與“反跨媒體壟斷專法”等列為優先法案,顯然有更多的政治考慮。

  在“反核”運動高漲情況下,馬當局與泛藍內部對“核四”的立場也變得非常謹慎與小心,策略有所調整。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馬英九則表示“有核安,才有核四”,顯然將核安全作為“核四”商業運轉的前提條件。攸關“核四”建設的最關鍵一役是今年6月“立法院”對“核四”追加預算案的審議,必會引發一場激烈的政爭,綠營會強力抵制,阻撓預算案的通過,不僅讓“核四”續建與商轉增加新的變數,也考驗“新內閣”的協調溝通能力與執行力。若“核四”追加預算受阻,可能讓“核四”建設陷於停工、無法完工與進行商轉發電的境地,可能造成未來臺灣電力供應緊張、電價上漲與企業成本增加的壓力,臺灣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可以預期,“核電”爭議仍會持續困擾臺灣。(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