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學者評“反核”:核能是必要之惡

2014年04月29日 15: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文章指出,乾淨的能源在未能完全取代核能發電之前,使用部分核能發電,是人類使用能源的“必要之惡”,一項重大的改革,都必須經過繁複的政策評估,而不是在自己想當然爾的思維中進行改革,這只會讓下一代吃盡這一代錯誤政策的苦頭。

  評論摘編如下:

  林義雄在美麗島事件坐牢時,1980年2月28日發生“林宅血案”,讓他失去了母親和一位雙胞胎女兒,使他在臺灣反對陣營中多了一份悲情,所以只要他站出來反對的事務,就多了一份力量。

  核能是必要之惡

  但是林義雄反對的事務難道都是對的嗎?他在4月22日開始為“反核四”的“禁食”行動前,英國《經濟學人》就報導説,日本3年前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後,日本及德國相繼訂定“廢核”政策;結果卻是兩國大量“燒炭”,增加燃煤電廠的發電量,使二氧化碳及其他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不但使地球的“溫室效應”更加惡化,還加速氣候變遷,而且燃煤電廠的輻射排放量比核電廠更高。

  《經濟學人》這篇報道應該不是為了林義雄的“禁食”而跟他唱反調。事實上,使用煤炭發電,不只造成更大的溫室效應。另外,美國的天然氣熱潮,也迫使煤礦業者對外尋找新市場,全球煤價因而重挫。目前德國燃煤電廠的平均發電成本只有天然氣電廠的一半。在這個最重視綠能的歐洲國家,燃煤卻大行其道,實屬矛盾。而日本在福島核災後,也轉用燃煤發電,日本政府4月11日通過的新能源計劃更加重燃煤在長期電力供應上的地位。

  所以,在乾淨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發電,還沒法完全取代核能發電之前,使用部分的核能發電,應該是人類使用能源的“必要之惡”,而不是像洪水猛獸般的可怕。從這裡看來,林義雄畢竟不是核能專家,他以“禁食”的方式來達到他的訴求,這也不見得就是“政治正確”的作法。

  決策錯誤更可怕

  2004年3月時任民進黨主席、臺灣民眾精神領袖的林義雄,就曾在“立法院”門前靜坐逼宮,要求落實改革,希望“‘國會’席次減半”,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為此,“立法院”于該年8月倉促表決通過“‘國會’減半”修憲案。結果這項小選區的改革,讓民進黨吃盡苦頭。

  因為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里長都可能變成“立委”,但是在全臺灣民氣很大的政治人物,在缺乏地方經營之下,很可能就此拿不到選票,這也是民進黨感受到很難變成多數黨之因。

  可以理解,民進黨在推動一項改革之前,常常缺乏對制度的長遠思考,才會出現理想眛于現實的作法。

  如今林義雄又在搞“禁食逼宮”的作法,但是這項作法若成功,臺灣的電價勢必要大幅提高,這就可能逼得臺商再次向外移動,屆時臺灣到底剩下什麼,恐怕不是林義雄一個人可以盤算出來的結果。

  所以,林義雄作為綠營的“聖人”,是否能更冷靜思考臺灣未來,讓臺灣不會再出現像“廣設高中、大學”的錯誤教改政策,也不會出現“‘國會’減半”讓民進黨永遠當少數的悲情。

  一項重大的改革,都必須經過繁複的政策評估,而不是在自己想當然爾的思維中進行改革,這只會讓下一代吃盡這一代錯誤政策的苦頭。(王昆義,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