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十問佔領“立法院”的臺灣學生

2014年03月24日 13: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臺灣學生佔領臺“立法院”一事,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彭蕙仙的評論文章,向佔領“立法院”的臺灣學生發出10個問題,並指出,請先回答這10個提問,再來説服大眾:學生佔領“國會”的確是有不得不然的正當性吧。

  全文摘編如下:

  關於這次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動,儘管主事者自認大義凜然,但在這過程中,仍不免讓人有些疑問,在此就教于大無畏的臺灣青年軍。

  第一,佔領行動一開始標榜是“反服貿黑箱作業”,但“不反服貿”,但為何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和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都已清楚表明同意《服貿協議》將“逐條審查、逐條討論”後,仍不滿意?所以,直接承認了吧,孩子們,你們反的不是“服貿黑箱作業”,甚至不是“反服貿”。那麼,到底是反什麼?

  第二,你們説因為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拿著“小蜜蜂”宣佈《服貿協議》送交“院會”有違程式正義。但你們是否看見:民進黨“立委”完全不給國民黨“立委”有任何發言的機會;好不容易輪到國民黨“立委”(也就是張慶忠)擔任主席時,民進黨“立委”又團團圍住主席臺,致令張慶忠連主席臺都上不了,遑論發言?請問,如果換作是你們,會怎麼做呢?

  第三,ECFA是“法律案”,所以必須送“立法院”“審議”,但《服貿協議》只是ECFA框架下的一個“條例”,所以“行政院”只須送立法院“備查”,民進黨卻不斷拖延。按“立法院”的議事規定,“條例”逾越3個月不審,本來就可視為通過“委員會”審查,徑送“立法院”院會表決,但是,即使《服貿協議》已走出委員會,卻仍可有討論的空間。學生們知道嗎?

  第四,臺灣跟紐西蘭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議》後,主要的衝擊在農業,因為臺灣農民多屬小農,耐受力與應變力有限,壓力難免,但為何當時卻不見熱血青年的關心和反對呢?

  第五,本次學生運動聲稱拒絕政黨及政治人物的介入,但為何接受民進黨人送水、送物資,甚至直到現在“綠委”與助理們還24小時輪班,把守在議場的8個入口處?

  第六,有些教授把課堂搬到街頭,請問,如果有立場不同的教授或是從財經面來談論這個議題,青青子矜們能否安然聽講、不報以噓聲鼓噪呢?

  第七,部分教授把課堂搬到青島東路教室,還説,只要在“立法院”打卡的,該科就可給予高分。請問:不想到街頭上課的同學怎麼辦?還有,就算上了街頭,但沒智慧型手機,無法打卡,這又該怎麼辦?

  第八,學運代表説,當局刻意呼攏民眾,《服貿協議》是什麼根本沒人知道。其實,當局為《服貿協議》舉辦了20場公聽會,曾仔仔細細、完完整整參加過一場的學運領袖,請舉手!

  第九,學運代表要求外界不要稱你們是暴民,因為你們是理性的公民。的確,稱你們是暴民真的太抬舉你們了,請問:暴民會嫌冷氣不夠強、會要求禁煙的“立法院”破例提供煙灰缸嗎?至於公民的話,至少會知道,若想進入別人的家,會先敲門,而不是先敲破玻璃。

  第十,學運代表們要求當局“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廣泛要求公民參與”。請問所謂的“憲政會議”是指什麼?還有,公民廣泛參與又是什麼?再辦一萬場公聽會,你們會去嗎?如果連ECFA都通過了,僅僅只是ECFA架構下的條例的《服貿協議》又與“憲法”何涉?

  請先回答這10個提問,再來説服大眾:學生佔領“國會”的確是有不得不然的正當性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