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蔡對陸政策纏鬥勝負已顯

2014年01月23日 15: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對大陸政策近期頻頻發聲,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稱:民進黨未來執行怎樣的大陸政策,正如謝長廷所言,民進黨的“兩個太陽”已經出現“一個太陽(蔡英文)逐漸升起”、“一個太陽(蘇貞昌)開始落下”的現象。加之蔡英文派心腹林全秘訪北京,蔡、蘇兩人過招高下已見分曉。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史上最遭詬病的黨主席蘇貞昌主導的、歷經9個月的“華山會議”,在民眾普遍期待的“民進黨對大陸政策轉型”聲中,毫無建樹地回到蘇式保守路線圓點。最後通過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以及蘇貞昌後來的表態,都突顯他堅持“臺獨路線”不變的立場。

  這份“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即折射了民進黨內為了5月黨主席選舉和搶佔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政治生態,又集中反映了民進黨為“重返執政”兩個太陽之間的路線纏鬥。説穿了,就是以蘇貞昌為首的“頑固派”與以蔡英文為首的“調整派”或“改良派”之間的路線鬥爭。

  “調整派”或“改良派”認為,就是為了執政,就要不斷調整民進黨政策。民進黨在這方面並非無跡可循,反而是屢屢食髓知味。

  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為了拉攏中間選民,在陳水扁主導下,民進黨于1999年對“臺獨黨綱”進行了調整,出臺了“臺灣前途決議文”,以此變相否決“臺獨黨綱”,雖然泛藍分裂是導致民進黨2000年上臺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認,“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出現,對“臺獨”的弱化處理,為陳水扁獲得更多選票奠定了基礎。

  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適逢陳水扁政權貪污極盛時期,全民怨聲載道,為了“鞏固臺獨選票”,民進黨于2007拋出了“正常國家決議文”,不惜跳動族群對決神經。出此“損招”的正是時任民進黨黨主席的遊錫堃。遊的目的就是想用“正常國家決議文”鞏固“獨票”,只因陳水扁當局實在太爛,絕大多數選民不得不拋棄民進黨。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再次選舉時,臺灣民眾一方面對貪腐的民進黨政權記憶猶新,另一方面又對和平的兩岸關係發展寄予期待,為配合蔡英文參選,民進黨又對大陸政策進行了調整,于2011齣臺了“十年政綱”,故意軟化“臺獨”立場。終因選民不願民進黨的“劍拔弩張”兩岸關係再次回潮,企業界不願丟棄和平的兩岸投資環境,致使蔡英文在“還差一里路”的情況下敗北。

  由以上不難看出,適時調整“臺獨路線”(向左或向右),已成民進黨“搶奪選票”的重要策略。為了選票,以蔡英文為“一個太陽”的民進黨再次面臨“路線調整”,完全是情勢使然。

  但是,以蘇貞昌、遊錫堃為代表的民進黨“頑固派”,雖然以“緊抱臺獨神主牌”的方式算計自己得失。但是,恐將難敵“調整派”的淩厲攻勢。

  提出“凍結臺獨黨綱”的柯建銘毫不諱言,就是基於選票考量——民進黨要重返執政,就不要憂讒畏譏。

  柯建銘説,他的提案最主要是著眼于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希望執政,所以兩岸政策要有不同的調整和看法,“臺獨黨綱”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之前民進黨黨員都在苦思良策,像是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這都是想讓民進黨重返執政,踏出這步最主要去除臺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很顯然,柯建銘就是要幫蔡英文走完“最後一里路”。

  民進黨未來執行怎樣的大陸政策,正如謝長廷所言,民進黨的“兩個太陽”已經出現“一個太陽(蔡英文)逐漸升起”、“一個太陽(蘇貞昌)開始落下”的現象。加之蔡英文派心腹林全秘訪北京,蔡、蘇兩人過招高下已見分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