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綠營權力傾軋 兩岸議題轉向難

2014年01月22日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今年5月舉行兩年一度的黨主席選舉。儘管目前還沒有人明確表態挑戰黨魁之位,但黨內氣氛詭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前任黨主席蔡英文兩位黨主席選舉熱門參選人最近不約而同地在兩岸議題上出招,可視為民進黨主席選舉前哨戰。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與黨內權力傾軋交織在一起,因而更為複雜和困難,短期內應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恐怕要等到明年民進黨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後,才可能會再就兩岸關係提出一些主張和政見。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今年5月舉行兩年一度的黨主席選舉。儘管目前還沒有人明確表態挑戰黨魁之位,但黨內氣氛詭異,“兩個太陽”、“三隻老鷹”、“蔡謝結盟”之説滿天飛。黨主席擁有龐大的政治資源,而且掌握“遊戲規則”的主導權,民進黨各派系無不對黨魁寶座垂涎三尺,尤其這次黨主席選舉牽動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選黨主席,意味著也將成為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黨之主有其風光的一面,但同時也要承擔相關責任。今年11月島內將舉行地方首長換屆選舉,倘若選績不佳,按民進黨的傳統,黨主席必須引咎辭職,如此無異於把黨主席寶座拱手讓給競爭對手,更使自己在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中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民進黨各派系表面上按兵不動,實際上是“鴨子划水”,打著“政治算盤”、權衡利弊。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前任黨主席蔡英文兩位黨主席選舉熱門參選人最近不約而同地在兩岸議題上出招,可視為民進黨主席選舉前哨戰。

  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的敗選檢討報告指出,兩岸政策是民進黨落敗的原因之一。如此便意味著制訂切實可行的兩岸政策、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舞臺是民進黨主席的重要職責。蘇貞昌和蔡英文近日在兩岸議題上發表看法,無非是想向黨內外人士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不過,大陸方面多次強調,民進黨與大陸交往的根本障礙是其仍堅持“臺獨”立場,而且民進黨企圖在不放棄“臺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

  民進黨去年下半年大陣仗舉行了9場討論兩岸議題的“華山會議”,目的是要檢討黨內兩岸路線,但最後得出的結果卻是“臺獨”路線無須改動、黨內兩岸政策沒有問題。輿論譁然,排山倒海般的批評聲浪涌向蘇貞昌。但蘇貞昌不為所動,其算盤是:自己的聲望不及蔡英文,倒不如賭一局,走保守路線,討好深綠陣營,還有機會在黨主席選舉時撈得更多票源。

  相較于蘇貞昌豁出去的賭徒心態,蔡英文則顯得較為謹慎,在兩岸路線方面依然保持模糊立場。由她成立的小英教育基金會最近登陸訪問,顯然是向大陸方面示好,但強調交流議題聚焦財經政策,是為了降低敏感度,以向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交代。

  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與黨內權力傾軋交織在一起,因而更為複雜和困難。蘇貞昌策劃“華山會議”和蔡英文派幕僚登陸訪問,在在顯示了民進黨精英人士深知兩岸政策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但由於黨內對是否“棄獨”眾説紛紜、沒有共識,而且又背負著黨主席選舉和年底地方選舉的壓力,蘇蔡二每人平均不願當“出頭鳥”。所以,民進黨兩岸路線在短期內應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恐怕要等到明年民進黨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後,才可能會再就兩岸關係提出一些主張和政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