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兩岸政策:創造者、擴張者與區隔者

2013年07月18日 09: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各派系近日關於兩岸政策走向動作頻頻,蔡英文2012年敗選後“最後一哩路”的説法再次被提起關注。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民進黨內雖然仍有少數不同意見,但大部分都認為兩岸政策是這最後一哩路最重要的關鍵。謝長廷、蘇貞昌、與蔡英文對這最後一哩路,三個似乎都採取了不同的策略:謝長廷是價值創造者,蔡英文是價值擴張者,蘇貞昌是價值區隔者。 

  評論摘編如下:

  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揭曉當天,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以極感傷又感性的“最後一哩路”來勉勵支援者繼續努力。從將近80萬的選票差距來看,確實是如此,但,往往也是最艱難的一哩路。 

  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對民進黨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誰來鋪這最後一哩路,第二個問題是這最後一哩路能鋪得有多快,第三個問題則是誰來帶領民進黨走完這最後一哩路。對於第三個問題,蔡英文宣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答案的選項,不過,除了她之外,蘇貞昌恐怕也是當仁不讓。儘管如此,前兩個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第三個問題恐怕也是個假問題了。 

  這“最後一哩路”代表的是什麼?民進黨內雖然仍有少數不同意見,但大部分都認為兩岸政策是這最後一哩路最重要的關鍵。我們從最近一段期間民進黨主要政治人物的言行來觀察,謝長廷、蘇貞昌、與蔡英文對這最後一哩路,三個似乎都採取了不同的策略:謝長廷是價值創造者,蔡英文是價值擴張者,蘇貞昌是價值區隔者。 

  謝長廷在民進黨內仍然是實力派,但對於問鼎2016,他不漏任何蛛絲馬跡。可以想見,他如果不鋪這最後一哩路,他就沒有價值,而他因為是有實力的政治領袖,所以敢於鋪這最後一哩路。謝長廷鋪了這最後一哩路,最佳的情況是他自己來走這最後一哩路,最差的情況,他也可以向蔡英文或蘇貞昌收過路費,就看那一方出價高。謝長廷去年登陸與大陸官員會面,今年6月又再度到香港與大陸辦理兩岸關係研討會,然後又到深圳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與臺商座談。顯然,謝長廷想鋪這最後一哩路。

  蔡英文不諱言自己要成為2016的選項,而且她所屬的“小英基金會”在日前舉辦“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座談會,邀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發表專題演講,同時出席的還有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這兩位學者來臺灣,當然是經過大陸中央的核準。就像謝長廷一樣,蔡英文既然開啟了這一道門,她就會繼續走下去。雖然她短期內她不太可能像謝長廷一樣登上大陸,但她會持續與大陸探討交往的各種可能。 

  比起謝長廷,蔡英文本身就是各界矚目的選項之一,因此,她的做法不像謝長廷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為自己擴張價值,同時也創造她和謝長廷未來合盟的可能性,當然,也降低了謝長廷討價還價的籌碼。 

  至於蘇貞昌,黨主席的頭銜既是資源,也是限制。他無法像謝長廷和蔡英文一樣與大陸展開交流,因此他先選擇了價值區隔的策略,所以他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他的目標是先挫國民黨的支援度,尤其是2014的選舉,讓自己成為當然的候選人,然後再來看如何實踐這最後一哩路。 

  民進黨已在鋪這最後一哩路,只不知國民黨會如何應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