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拋“海灘之鷗”説 何苦來哉?

2014年01月16日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蘇貞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針對兩岸關係拋出“海灘之鷗”一説,引起各方熱議。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文化大學中山大陸所助理教授劉性仁的評論文章指出,“海灘之鷗”只能説是表明蘇貞昌在兩岸關係中的認知與態度,對於兩岸溝通交往無濟於事。既無法跳脫“臺獨”本質的老路,又不能抓住兩岸關係的論述權,更不能啟動民共的交往。繞了一大個圈子,蘇貞昌何苦來哉?

  全文摘編如下:

  就在蘇貞昌主席拋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引發外界認為了無新意,及斷然拒絕“中國政策大辯論”後,日前蘇貞昌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就像“海灘之鷗”,各走各的一點都不礙事,大陸要抓住臺灣的心,應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可以想見蘇貞昌以拖待變,掌握民進黨中央論述權的心跡。

  國臺辦對此認為穿“臺獨”老鞋,走不出兩岸關係新路,當然與蘇貞昌一番“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的説法有關;平心而論,蘇貞昌是否現在就有決心急於想和大陸走出新的道路則不無疑問;或許蘇貞昌只期盼兩岸關係不失分又能掌握主導權即可,靠其他議題擊敗國民黨,順利取得執政權,這也符合以拖待變的策略;至於“中國政策大辯論”恐怕對民進黨來説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只是突顯內部的矛盾。

  從蘇貞昌的“海灘之鷗”比喻,對於兩岸互動完全無濟於事,只能在某種程度説明兩岸是兩類生物的異己關係。蘇貞昌提到兩岸各走各的一點都不礙事,恐怕與現實情況不符,不是對於兩岸現狀的錯誤理解,就是太過理想化,如果今天兩岸可以各走各的,恐怕民進黨更沒有迫切性必須處理兩岸關係,那又何必在選後大張旗鼓的舉行9場華山會議?大陸要抓住臺灣的心,應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但兩岸關係是互動的,對待彼此的方式就應該互相,要求對方時,也必須給予自己同等的要求,如此有來有往,才能長保彼此的互信。

  民進黨希望大陸及外界多看到民進黨所釋放善意的部分,民進黨同樣也不能只停留在言語層次,必須要用行動及政策來展現,否則民進黨何至於給人“口惠而實不至”的印象?兩岸政策喊了那麼久要調整,最後仍是原地踏步,讓人失望。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處理上,一直以來都知道問題所在,也有正視,就是無法踏出解決問題的一步,外界等了又等,就是盼不到一個積極的響應,民進黨亦應感謝外界給予耐心及關心,對一個在野黨投入關心的程度如此深切。

  基此,“海灘之鷗”只能説是表明蘇貞昌在兩岸關係中的認知與態度,對於兩岸溝通交往無濟於事。值得省思的是,蘇貞昌的冷戰對立思維,將兩岸關係比喻為“你捉我跑”的“海灘之鷗”,既無法跳脫“臺獨”本質的老路,又不能抓住兩岸關係的論述權,更不能啟動民共的交往。繞了一大個圈子,蘇貞昌何苦來哉?(劉性仁,作者係臺灣文化大學中山大陸所助理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