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兩岸政策如何解開死結?

2013年12月25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2月23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赴金門大學演講,演講的主題是“下一步該怎麼走”。他在回答現場民眾提問時稱,臺灣早已是“獨立的國家”,現在不回頭講“臺獨”,主要是要建設“國家”。蘇貞昌又拋“臺獨”主張,對此,有島內媒體發問:這是不是意味著民進黨還是要死抱“臺獨”不放?不放棄“臺獨”,民進黨又打算怎樣與大陸互動?

  兩岸政策到底會不會調整,絕對是民進黨在2013年最受關注的話題。

  民進黨籍執政縣市長到大陸開展交流、綠營學者參與兩岸民間政治對話以及謝長廷、陳菊兩位“天王”的登陸,一系列的“破冰”之旅,都讓島內民眾對民進黨務實調整兩岸政策有了新期待。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被島內媒體一針見血地形容為“掩耳盜鈴式的花樣翻新”。“中國事務委員會”作為民進黨聲稱為“整合黨內中國政策的重要平臺”,“千呼萬喚始出來”不説,由其主導的“華山會議”,更是因與外界期待落差太大而飽受詬病。熱鬧“論劍”後,民進黨端出來的“主菜”卻是——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憲政共識”被外界認為核心仍是“臺獨”。

  作為黨主席的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的表達更直接。今年6月,蘇貞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處理兩岸議題的原則就是在1999年由民進黨黨代會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蘇貞昌也在國際場合公開聲稱臺灣是所謂“主權獨立國家”。針對兩岸的“一個中國架構”共識,蘇貞昌説,民進黨堅決反對這樣的主張,臺灣不能被鎖進“一中框架”之中。可是,一面死守“臺獨”立場,一面卻又聲稱要和大陸互動,蘇貞昌一年來的表現讓民眾看得神經錯亂。蘇貞昌表示民進黨願意與中國大陸互動,而且,“不只跟政府或執政黨互動,還要跟庶民”,且“互動是全方位的,是善意的、心態是積極的、方向是全面的”。

  可死守“臺獨”,又怎麼跟大陸“善意、全面”互動呢?如此説辭的矛盾、邏輯混亂,民進黨不可能看不出來。矛盾説辭折射出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困境。要抱住“臺獨”,因為這是民進黨安身立命的“神主牌”,放棄“臺獨”就要冒失去基本票倉的風險;另一方面,民意緊逼下,民進黨又不得不表示要考慮調整兩岸政策、希望與大陸展開互動,因為如果民進黨想要重新執政,就必須要給民眾一個交待——臺海局勢不會因政黨輪替而重現動蕩。但無論如何,如果不打開“臺獨”死結,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註定只可能是空談。

  據島內媒體報道,第九場“華山會議”正在籌備中,民進黨據説將於下月發佈兩岸路線的“新決議文”。在這個時候,蘇貞昌又重提“臺獨”,不知道島內民眾還該不該對民進黨兩岸政策務實調整有所期待呢?(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