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兩岸政策大玩“文字遊戲”

2013年12月06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舉行的七場關於兩岸議題的“華山會議”已經落幕,據説將於下月發佈兩岸路線的“新決議文”。島內輿論呼籲民進黨應趁這次時機徹底反省,拋棄“臺獨”黨綱,制定切實可行的有利兩岸和平的政策。但民進黨內聲音卻認為,根據新法取代舊法的基本原則,“臺獨”黨綱已經被“臺灣前途決議文”取代,而且今年6月黨主席蘇貞昌表示,他處理兩岸議題的原則就是在1999年由民進黨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言下之意,民進黨其實已經“處理”了“臺獨”黨綱,外界不要再在這個問題對民進黨“窮追猛打”了。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這種觀點完全是在玩“文字遊戲”,毫無反省。

  評論説,民進黨于1991年制定“臺獨”黨綱,認為“臺灣主權獨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且臺灣主權不及于中國大陸;建立臺灣共和國及制定憲法的主張,應交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臺灣民眾普遍認為“臺獨民進黨”的激進主張必然會危害兩岸關係、破壞臺海和平,遂以選票作為懲罰民進黨的手段。

  評論指出,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民進黨為了爭取中間選票,通過了“臺獨”黨綱的折衷版,美其名曰“臺灣前途決議文”,但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決議文”聲稱,臺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可見,“決議文”的“獨性”依然強烈。它雖然未再提及“建國制憲”,但聲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言下之意即認為臺灣和大陸是“兩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決議文”比“臺獨”黨綱更具欺騙性。它打著“中華民國”的旗號,企圖沖淡民進黨的“獨性”,滿足島內大眾“承認中華民國”的心理,減輕坊間的疑慮和恐慌,但實際上並沒有放棄“追求臺獨”的目標。

  評論説,到目前為止,民進黨的神龕上依然供奉著“臺獨”黨綱,許多言行都充滿了“獨味”:在黨內組織設置上,沿用“中國事務部”、“中國事務委員會”等名稱,以示“臺灣和中國互不隸屬”,而非使用“兩岸事務部”、“兩岸事務委員會”等中性名稱;在釣魚島問題,民進黨認為釣魚島屬於臺灣,不屬於大陸,蘇貞昌還説“臺灣應與美國、日本等國家建立民主同盟”;在改善陸生、陸配權益以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議題上,民進黨“立委”也是諸多阻撓,尤其審核兩岸服協時,兩周才舉辦一次公聽會,故意拖延通過的時間,島內業界怨聲四起。

  評論還説,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的關鍵,是要徹底改變從“臺獨”角度看待問題的機械式思維。這是一項巨大的思想改造工程,如同一個人要把有病的五臟六腑全掏出來,換新的一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有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才有復活的可能。

  評論最後指出,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孫亞夫早前在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上表示,如果民進黨放棄“臺獨”,大陸願作出正面回應。如此充滿善意和誠意的承諾,民進黨人應仔細斟酌,切不可當耳邊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