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2013年臺灣政策法案》凸顯美議員野心

2013年08月06日 08:5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奧巴馬政府任內的對臺軍售額已超過美臺斷交後歷屆美政府的對臺軍售總額,但美國一些議員仍嫌不夠。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網站8月1日寫道:主席艾德羅伊斯當日為委員會通過“重要的”《2013年臺灣政策法案》鼓掌。羅伊斯説:“今天的法案給我們的民主盟友發出強烈的支援資訊。”該法案由前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斯萊赫蒂寧今年初提出。據“美國公民為臺灣”組織介紹,萊赫蒂寧是古巴裔,共和黨人,來自佛羅裏達州。臺灣《臺北時報》曾報道,該法案4月25日在眾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獲得一致通過。一些議員認為,“最近幾年,美臺關係遭受忽視並缺乏戰略遠景,因此要求國會澄清美國對臺政策並提高其監督執行《與臺灣關係法》的作用”。

  據報道,《2013年臺灣政策法案》要求防務條款和服務應包括提供新型F-16C/D戰機。法案還提到中國壯大軍事力量,“威懾並阻止美國對潛在兩岸衝突的有效干涉”,“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中國二炮1600枚彈道和戰略導彈對準臺灣,且該數量不久將提升至1800枚等內容,這些都使美國感到極其憂慮”。

  由於目前兩岸關係極為和緩,絕大多數臺灣民眾不認為兩岸會發生戰爭,所以臺灣媒體報道美國對臺軍售、加強與臺灣高層往來等消息的篇幅大不如前。臺灣《中國時報》是以“2013年臺灣政策法案、美眾院促售臺派裏級巡防艦”為題報道,還特地提到美眾院外委會此前通過的《2011年臺灣政策法案》,稱該法案後來被擱置,表明其“距離形成法律尚有長路要走”。該報還有評論員説:“派裏級軍艦已有40餘年的船齡,經常有人批美國專門賣些破銅爛鐵給臺灣,大多就是指這種軍艦”、“美國之所以售臺武器,原因之一是比賣廢鐵更賺錢”。臺灣“中央社”的報道突出了“提高臺美高層互訪待遇”、“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同意臺灣駐美機構懸挂中華民國國旗”等加強“臺美關係”的文字。一些分析認為,《2013年臺灣政策法案》不過是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又一次對臺友善意思的表達”。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眾議院這次通過的涉臺法案,表明一部分美國眾議員對美國對臺大單軍售還不甘心,還傾向於推動美國把更多先進的海空武器賣給臺灣,希望行政當局在對臺售武方面走得更遠。

  今年初,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曾帶領兩黨代表團訪問臺灣,他是公認的主張加強“美臺關係”的“帶頭人”之一。而萊赫蒂寧2011年時曾表示將推動立法修改《與臺灣關係法》。美國《華爾街日報》當時以“臺灣永遠不要害怕,美國國會在此”為題報道過她“庇護”臺灣的言論,她聲稱,美國絕對不能因來自中國的壓力而在對臺關係中倒退,美國應該用出售新型F-16戰機支援臺灣。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幕僚郝德仁(Dennis Halpin)8月1日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撰文稱:不要放棄臺灣,北京的策略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並提高其在太平洋的軍事實力。在他看來,2009年《美中聯合聲明》中有關兩國相互尊重對方核心利益乃至中美兩國元首前不久“莊園會談”時提出的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議都有可能危及美國《與臺灣關係法》。因此,繼續和臺灣進行安全合作仍是維護美國二戰後太平洋安全架構的關鍵一環,“沒有臺灣,華盛頓的‘亞太再平衡’將出現一個巨大黑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