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美國再次批准對臺軍售意欲何為?

2012年05月22日 10:2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美防長就中美軍事關係達成四點共識的墨跡還沒幹,正當人們對兩國軍事關係步入新階段充滿希望之時,5月18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2012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再次鼓噪“中國軍事威脅”。

  “巧合”的是,同一天,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批准向臺灣出售至少66架F-16C/D型戰機,以幫助臺灣抵禦所謂“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兩件事的聯繫是,《報告》為給對臺軍售或其他軍事舉措製造藉口,對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進展視而不見,反而用大量篇幅介紹所謂“兩岸軍事失衡”。

  人們清楚記得,中美兩國國防部長四點共識前兩條就是:第一,中美兩軍雙方致力於在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合作夥伴關係的框架下,發展健康、穩定、可靠的兩軍關係。第二,繼續加強兩國防務部門和兩軍間的戰略溝通,堅持通過對話磋商增進戰略互信,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

  讓我們看看,美國到底是如何“尊重”合作夥伴,如何“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的。

  美國戰略界十分清楚,兩岸關係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議題。正因為如此,它對美國對華戰略利用價值最大。美國自認為牢牢抓住這一點,就能始終掌握中美關係主動權。處理兩岸關係時,美國長期陰陽兩手,從中漁利,只不過在不同時期,其目的和內容有所不同。過去,臺灣是美國反共戰略中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現在臺灣成為美國東亞新秩序的戰略棋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再打對臺“軍售牌”,與其軍事戰略調整以及近來國內政治經濟現狀有密切聯繫。

  首先,戰略重心東移,促使美軍方重新定義臺灣的軍事戰略價值。今年伊始,美國大張旗鼓宣告戰略重心東移,臺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得到重新定義。美國將利用臺灣,在對付解放軍反介入與地區拒止環境下開展“聯合遮斷行動”,從而減輕美軍的作戰負擔和降低危機激化的風險,發揮臺灣在美國亞太地區戰略再平衡中的關鍵作用。

  其次,防止兩岸關係走得太近,避免美國的兩岸牌失效。美國一些戰略人士認為,不管此次對臺軍售能否成功,經常撥動兩岸敏感的神經,對維持兩岸現狀是有好處的。

  第三,保持對華強硬,服務總統大選。美國總統大選日益臨近,強硬的總統形象似乎總能贏得更多選票。尤其是國內政治或經濟出現問題時,對外顯示強硬,更能轉移大眾注意力。

  另外,對臺軍售自然也有經濟上的盤算。據估算,出售F-16戰機將給美國帶來170億美元經濟利益,並保護8.7萬個就業機會。如果這筆買賣成功,也能給選情加分。

  以上居心,美國心知肚明,中國也看得清楚。

  然而,中國古語説得好:“一諾千金。”無論是誰,做出與“致力於建設健康、穩定、可靠和持續的兩軍關係”承諾背道而馳的事情,均為失信之舉,必將有損雙方戰略互信。

  在中美兩軍關係回升向好之時,美國固守對中方猜疑、抹黑的做法,蓄意挑撥兩岸關係,為美售臺武器尋找藉口,必將受到中方堅決反對。(作者為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