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完全民調”獲勝 蘇蔡惡鬥蔡拔頭籌

2013年05月28日 08: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日前召開全黨代表大會,重頭戲是公職人員選舉辦法到底是適用完全民調,大會表決結果是“完全民調”獲勝。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多年來民進黨選舉規則都陷入“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的兩難抉擇。而“黨員投票”與“完全民調”糾結的背後實際是蘇蔡之爭。如今在黨內遊戲規則上,蔡英文先贏一戰,而蘇貞昌必不會坐視不理。蘇蔡惡鬥陸續有來。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日前召開全黨代表大會,重頭戲是公職人員選舉辦法到底是適用完全民調,還是黨員投票佔30%、民調佔70%的“二合一”,而最後大會表決結果是“完全民調”獲勝。這意味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立委”選舉及地方選舉,民進黨將採用民意調查的辦法來決定黨內候選人。多年來民進黨選舉規則都陷入“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的兩難抉擇。無論哪一種獲勝,背後都牽動著派系博弈和政治精算,各方相關利益人無不圖謀制訂有利自己的遊戲規則。

  上世紀80年代民進黨成立之初,採用“黨員投票”的形式來選拔黨內精英參加島內各項公職選舉,1997年則改以“黨員投票”與“民意調查”各佔50%的方式,2001年更把“民意調查”的比例提高到70%,而“黨員投票”的比例下降至30%,2011年則棄用“黨員投票”,完全由“民意調查”來決定黨內候選人。

  民進黨初選規則從“黨員投票”走向“完全民調”,其實是為了克服為人詬病的“人頭黨員”陋習。本來一黨之選舉候選人,由該黨黨員投票選出是理所當然,這既是黨員權利,也是義務和責任,反觀民進黨黨員的“選舉權”由原來的100%,下降至70%、30%,到如今消失殆盡,難怪部分民進黨黨員鼓噪叫罵。然而,民進黨內部山頭眾多,派系對立嚴重,為了在選舉中推出自己的人馬,不惜賄賂買票,豢養“人頭黨員”,即代為登記入黨和繳交黨費,條件就是要在黨內初選中支援特定候選人。只要“黨員投票”存在,不管所佔比例多少,“人頭黨員”的問題始終如影隨形的跟著民進黨,成為該黨無法切割的毒瘤。

  2011年在時任黨主席蔡英文的大力倡導下,民進黨初選規則採用“完全民調”。這固然是為了杜絕“人頭黨員”的積弊,但另一方面蔡英文也有個人的政治盤算。蘇貞昌等“老天王”在民進黨內打滾30多年,基層實力雄厚,擁有一批“死忠”黨內支援者。而當時蔡英文在民進黨內資歷尚淺,並無自己的派系作為後盾,倘若在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中納入“黨員投票”,豈不吃虧?所以,蔡英文力主“完全民調”,最終以1個百分點的差距險勝蘇貞昌,代表民進黨出戰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而蘇貞昌“吃一塹,長一智”,去年競選黨主席時就以恢復“黨員投票”作為競選政見。蔡英文上周在全代會召開前夕就公開呼籲黨員要支援“完全民調”。可見,“黨員投票”與“完全民調”糾結的背後實際是蘇蔡之爭。

  蘇貞昌和蔡英文仍是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最熱門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如今在黨內遊戲規則上,蔡英文先贏一戰,而蘇貞昌必不會坐視不理。蘇蔡惡鬥陸續有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