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攜手對抗經濟危機 共創雙贏

2012年08月01日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島內經濟發展情況備受各界關注,正逢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哈爾濱順利舉行,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景值得進一步期待。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過去的經驗證明,兩岸緊密的經貿關係是臺灣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臺灣與大陸是一家人,而且只有一水之隔,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臺灣應進一步擴大和加強與大陸的經貿合作,不啻為開拓商機的良策。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經濟亮紅燈。根據島內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第2季度經濟增長率為-0.16%,遠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率0.5%,是近3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也是最差的季度表現。自去年開始臺灣經濟就走下坡路,從第1季度的6.62%一直下滑至第4季度的1.89%,今年第一季度依然沒有起色,更跌至0.39%。如今第2季度經濟持續下行,令島內主計處對於今年臺灣經濟增長率能否達到預期的2.08%,不甚樂觀。島內各界紛紛建言獻策,希望找到刺激經濟的靈丹妙藥。其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臺灣與大陸是一家人,而且只有一水之隔,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臺灣應進一步擴大和加強與大陸的經貿合作,不啻為開拓商機的良策。

  過去的經驗證明,兩岸緊密的經貿關係是臺灣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08年下半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島內經濟增長率只有0.73%,2009年更跌至-1.81%,但2010年卻奇般地實現了“絕地反彈”,大幅上升至10.72%。同年,韓國經濟增長只有6.1%,新加坡14.7%。臺灣經濟復蘇的勁頭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第2。而當時臺灣經濟重現活力的主要原因是國民黨當局自2008年5月重新上臺後立即與大陸展開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包括實現了全面三通、開放赴臺遊、簽署了ECFA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臺灣的經濟體質逐步增強,一些經濟指標,如投資環境、綜合競爭力,也位於國際排名前列。

  然而,正當臺灣步入復蘇軌道,去年下半年又相繼受到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經濟又重回下滑軌道。在歐美經濟步履維艱之際,島內今年的經濟情況依然相當嚴峻,出口大幅下降,已重創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體的臺灣,加之民間與當局投資增長接近零,股市持續低迷,民間消費意欲大減,使臺灣經濟有如雪上加霜。而兩岸經貿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合作,對臺灣而言好比是及時雨。

  首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早期收穫效應開始全面顯現,兩岸企業,尤其是臺灣的中小企業正獲得越來越大的商機。因為至今年底,ECFA早收清單中94%的項目將實現零關稅,可大大降低臺灣産品登陸的成本,增加競爭力。此外,兩岸還將加快繼續開展服務貿易協議和貨物貿易協議的商談,爭取年內達成一致。如今納入ECFA早收清單的兩岸産品總共只有數百項,佔兩岸七、八千種貨物與服務項目約一成,倘若今年底有越來越多的項目獲得關稅優惠,將會進一步刺激兩岸經貿往來。大陸赴臺個人遊的城市也將進一步增加。4年來,赴臺陸客為島內帶來近2000億新台幣的商機,有助於拉動臺灣內需市場。

  大陸經濟穩定良好的勢頭,為島內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願兩岸能攜手對抗全球經濟危機,共渡時艱,共創雙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