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退役將領訪陸有助推動兩岸軍事互信

2013年05月20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最近在北京會見了由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率領的臺灣退役將領參訪團。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深化鞏固的新階段,兩岸雙方都在為推動政治議題協商而努力,臺灣退役將領本著前瞻和建設性的態度登陸訪問,顯然有助探討兩岸政治軍事問題,為今後破解難題積極創造條件。

  評論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最近在北京會見了由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率領的臺灣退役將領參訪團。這是大陸自今年3月完成對臺系統人事調動後,首次舉辦與臺灣退役將領的交流活動,而該參訪團也是迄今訪問大陸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臺灣退役將領訪問團,範圍涵蓋陸海空等軍種,因而備受矚目。但最令外界感興趣的還是,臺灣退役將領訪問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尋求共識、交換意見。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深化鞏固的新階段,兩岸雙方都在為推動政治議題協商而努力,臺灣退役將領本著前瞻和建設性的態度登陸訪問,顯然有助探討兩岸政治軍事問題,為今後破解難題積極創造條件。

  兩岸雖然早已結束炮火連天、兵戎相見的緊張局面,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亦相當熱絡,但還未正式結束“軍事對峙狀態”,為兩岸和平發展埋下了變數和隱患。所以,推動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雙方不可回避的協商議題。

  一直以來,大陸方面都持續釋放誠意和善意。2005年3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4點意見,把“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和建立軍事互信”列為第一點。2008年年底,胡錦濤又表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問題。2010年7月,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表示,兩岸軍方“什麼都可以談”。

  兩岸的有識之士也紛紛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建言獻策。歸納起來,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內容主要有:第一,宣示性措施,包括雙方宣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避免武力衝突、和平解決分歧等等;第二,透明性措施,包括軍事演習或活動的預先告知、軍事安全資訊的交流、軍事演習的相互觀摩等;第三,溝通性措施,包括建立領導人與雙方指揮中心的熱線,進行中低層軍事人員、專家與機構的交流,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等。對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路線圖,大陸方面以及兩岸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應“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可從非敏感區域開始,例如,共同開發資源、聯手護漁等。最近臺灣漁民再次遭菲公務船射殺,更凸顯兩岸合力護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這幾年兩岸雖然累積了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但軍事議題一時間恐怕還談不起來。這就需要雙方積極創造條件,為日後展開協商鋪路。而兩岸退役將領交流就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渠道。自2001年首批臺灣退役將領登陸訪問以來,兩岸退役將領之間的往來已由“悄然來去”變成“高調互動”。雖是退役將領,但畢竟從軍多年、熟悉軍務、了解內情,對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存在的分歧和難題,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見解和解決之道。期待兩岸退役將領成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重要民間推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