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訪日:“偷雞不成蝕把米”

2013年02月20日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月初率團赴日訪問,其間不但沒有積極向日本各界宣示臺灣方面的保釣立場,反而處處為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開脫,招來兩岸一片譴責。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他本想借訪日炫耀“外交”能力和國際視野,結果卻嚴重誤判形勢,暴露了自己缺乏成熟政治思維的弱點,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月初率團赴日訪問,其間不但沒有積極向日本各界宣示臺灣方面的保釣立場,反而處處為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開脫,傷害了兩岸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招來兩岸輿論的一片譴責聲浪。他本想借訪日炫耀“外交”能力和國際視野,結果卻嚴重誤判形勢,暴露了自己缺乏成熟政治思維的弱點,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島內有媒體指出,蘇貞昌“已經老了”,根本無法帶領民進黨前進。

  去年2月蔡英文請辭黨主席後,蘇貞昌主導的“超越基金會”舉辦了電影專場《不老騎士》,頗有“不認老”的意味。蘇貞昌已過耳順之年,不過年齡絕非判斷一個人智力和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主要還是聽其言觀其行。去年5月蘇貞昌回鍋重掌民進黨,卻未帶來新氣象,仍舊沿用街頭路線。上月民進黨組織“火大”遊行,批評“馬當局無能”。島內民眾原以為民進黨會端出比國民黨當局更有效的民生政策,殊料,蘇貞昌在遊行集會中只是高喊政治口號,説“馬當局是一個反改革的政權”、“發動罷馬”云云。且不論民進黨自身也未能端出“政策牛肉”,單看其“反馬”理由就難以服眾。馬當局近年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調高油電價格、刪減退休公務人員年金等,劍指島內社會的沉疴痼疾,因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反倒常常招致批評和攻擊。其實,馬當局最突出的改革還在於致力改善兩岸關係,讓島內民眾嘗到了兩岸和平紅利。蘇貞昌卻給馬當局灌以莫須有的“反改革”罪名,只會貽笑大方。

  在兩岸路線轉型方面,蘇貞昌無力擺脫“臺獨”神主牌的束縛,不願起用對兩岸議題有開明觀點的謝長廷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管,以致該機構“名存實亡”,至今仍處於癱瘓狀態。

  民進黨歷屆黨主席都有外訪的慣例,但蘇貞昌卻選擇在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而劍拔弩張的敏感時刻出訪日本,使自己陷入兩面不討好的尷尬境地,無異於自討苦吃。蘇貞昌不僅得罪大陸人民,也讓臺灣民眾失望。島內民調顯示,超過7成人反對日方“國有化釣魚島”,逾半人認為馬當局應加大保釣力度。蘇貞昌訪日期間不僅沒向日方表達抗議,反而批評馬當局派公務船為民間保釣船護航只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如此在民族大義問題上與島內民意背道而馳,可説愚不可及。

  蘇貞昌擔任黨魁,是要以此為跳板,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鋪路。但看他近一年來處理政治事務守舊、幼稚的表現,島內民眾如何對其寄予厚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