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紊亂腳步正好給國民黨大量送分

2013年02月15日 18: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5日發表評論員林淑玲的署名文章指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訪日未強力宣示釣魚島主權,並有聯日抗中之舉,引發爭議。蘇貞昌預定6月訪問美國為民進黨駐美代表處揭幕,類似挑戰還會重演。臺灣藍綠兩大黨的對外戰略異中有同,國民黨路線與大陸一直有些緊張,如今民進黨紊亂腳步捅了大麻煩,在紅藍綠三角關係中,正好給國民黨大量送分。
  
  文章摘錄如下:
  
  蘇貞昌2月3日至7日赴日本訪問,拜會執政的自民黨以及在野政黨,倡議“美日韓臺”籌組“民主同盟”,被認為是呼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意在“圍堵中國”的“自由民主之弧”訴求。在媒體詢問時,蘇貞昌沒有承認,但也沒有否認。“聯美日制中”原本就是民進黨的策略,遇上釣魚島事件明顯胳膊往外彎,挑動了民族主義敏感神經,事情鬧大了。  

  無庸置疑的,民進黨這次是惹毛了大陸,這已經將蘇貞昌去年5月接任民進黨主席恢復“中國事務部”,並設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搭橋工程都抵銷光了。依照蘇在訪日行程尾聲時透露的口風,他知民共關係陷入冰點,不排除在春節後啟動運作“中國事務委員會”,修補與大陸的關係。不過,一來蘇對區域與兩岸議題不可能急轉彎;二來,釣魚島事態升高,大陸有內部壓力,不太可能輕易將這事一筆勾消。因此,所謂的修補,效果有限。  

  蘇此行訪日,可以看出日本是要利用民進黨來分化臺灣保釣力量,防堵兩岸聯手保釣,才有如此高規格的安排。更巧的是,同一時段,又有“綠委”對外放消息,指“美國在臺協會(AIT)”官員曾私下提出AIT內部文件,質疑馬當局保釣和親中的立場已經引發美方的不滿。兩者前後呼應,其用意不難猜測。  

  民進黨做為在野黨,蘇貞昌不論是高舉“聯日制中”大旗,還是倡議美日韓臺組“民主同盟”意義都不大。馬英九當然不會埋單,蘇貞昌對美日而言,不過就是一個可以做為棋子的在野黨主席。馬英九提的“東海和平倡議”在國際社會都沒啥反應,更何況是對大陸有強烈針對性的“民主同盟”。所以,日本對蘇貞昌提到的“民主同盟”也沒有正面回應。  

  蘇貞昌最近這些動作沒有外部影響力,充其量只有內部消費。但仍然希望以此展現蘇的國際觀以及領導力,拉抬民進黨與蘇個人聲勢,未料目的沒有達成,反而碰了一臉灰,又帶來無窮的後遺症。  

  在內部影響方面,蘇貞昌到日本走這麼一趟,其實幫了馬英九一個大忙。馬英九的對外關係與民進黨有部分相同,亦即藍綠都很重視與美日關係,唯一的差別是馬英九是“親美友日和中”,民進黨是“親美友日抗中”。 

  在此之前,外界都盯著在看馬是如何處理釣魚島事件,馬當局怕得罪日本,又擔心把兩岸關係弄擰了,左閃右躲,裏外不是人。現在蘇貞昌衝到最前面,直接要求聯合美日對抗大陸,有了比較之後,馬英九在民族主義維護者的眼裏也就勉強過關了。  

  再擴大來看,大陸對馬英九訴求的“不統不獨不武”原本也很有意見,如今有蘇貞昌訪日的大動作之後,相較之下,馬認同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至少還在“一中”路線上前進。這將牽動紅藍綠關係的變化,藍軍一直很怕民進黨闖過“最後一哩路”,改善與共産黨關係,讓國民黨失去兩岸政策優勢。反之,民共關係惡化,國民黨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沒有重大變化,2014地方選舉不敢説,但2016“總統”與“立委”選舉,藍軍絕對賺很大。  

  尤其,經貿文化交流帶頭衝,兩岸關係一直在前進,當在臺灣都可以存提人民幣了,民進黨還要結合其他國家來圍堵大陸,這也未免太過超現實了。蘇貞昌這次訪日效應,綠營其他天王如蔡英文、謝長廷究竟是要共同承擔,還是暗自竊喜,答案應該也很清楚。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