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勿讓學生成為民進黨“立委”的“打手”

2012年12月10日 09: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教育部長”蔣偉寧最近受到“震撼教育”,成為首位在“立法院”被學生劈頭大罵的官員。香港《大公報》10日發表評論指出,事件焦點在於“議事制度”被破壞,島內民眾擔心“立法院”議事場成了有心人恣意妄為的作秀臺。學生關心公共事務,是公民責任的體現,但切勿自我“正義化”,而把與自己不同意見者“妖魔化”,否則被當成“炮灰”,還自以為成了“烈士”。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教育部長”蔣偉寧最近受到“震撼教育”,成為首位在“立法院”被學生劈頭大罵的官員。事件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島內各界引起廣泛討論。有人批評,學生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枉讀聖賢書;有人辯稱,學生罵得好,是關心公共事務的表現。其實,官員被罵,在島內不算是新聞,各種大大小小的示威遊行司空見慣,報紙上言辭犀利的評論文章比比皆是。這次“學生罵教長”的焦點在於“議事制度”被破壞,島內民眾擔心“立法院”議事場成了有心人恣意妄為的作秀臺。   

  最近臺灣壹傳媒集團並購案塵埃落定,其中臺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等,旺旺中時集團佔3.2成股份。島內一部分大學生擔心傳媒過分集中在某些商家手中將影響言論自由,紛紛舉行示威活動。島內“教育部”遂發文各大高校,要求各校要關心參加反媒體壟斷活動學生的身體健康。不料,此舉被質疑是向學生施壓。儘管事後“教育部”一再澄清並非“秋後算帳”,但民進黨“立委”不僅邀請蔣偉寧就此事到“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會議作報告,接受“立委”質詢,還安排了幾名參與反對媒體壟斷的大學生到現場發表意見。臺灣清華大學一名學生情緒激動,痛罵蔣偉寧“偽善、滿口謊言、不知悔改”,並要求蔣偉寧當場道歉。   

  普通民眾對官員提出批評,並無不可,但在正式的議事場所則有嚴謹的規定。根據島內相關規則,只有“立委”才具有“質詢”的權力,社會人士無權向官員“質詢”。但民進黨“立委”卻藐視議事規則,為了使學生“暢所欲言”,還把自己“質詢”的時間讓給學生。幾名大學生因不清楚議事規則,而成了民進黨“立委”的“打手”。   

  青年學生血氣方剛,倘若被不當引導,則容易誤入歧途。民進黨“立委”把“教育部”的公文無限上綱上線,聲稱“回到白色恐怖時代”,火上加油地挑撥學生敏感的神經和沸騰的情緒,以致學生出言不遜,承受被千夫所指的壓力。對於學生陷入如斯尷尬境地,在政壇打滾多年的民進黨“立委”豈有不知之理,但只要為了能讓馬當局官員難堪,什麼議事規則、道德倫理都可擺在一邊。  

  島內有支援痛罵“教育部長”的學生認為,對抗權力,禮貌非最高價值。此言差矣。權力並非官員的“原罪”,只要運用得當,權力是為百姓造福的工具;如被濫用,自然有法律制裁。禮貌與尊重乃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學生關心公共事務,是公民責任的體現,但切勿自我“正義化”,而把與自己不同意見者“妖魔化”,否則被當成“炮灰”,還自以為成了“烈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