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在野黨除了添亂還會幹什麼?

2012年09月25日 09: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倒閣案”闖關不成之後,外界原本期望朝野重回常軌共同拼經濟,但在野黨卻揚言持續追擊,不僅要在明年提案罷免馬英九,而且不排除走上街頭抗議。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如此“唯恐天下不亂”的作為,充分説明在野黨心心唸唸的只是政爭,對臺灣如何走出經濟困境其實毫不在意。 

  社論摘編如下:

  “立法院”日前就在野黨對“行政院院長”陳衝所提的不信任案,進行記名錶決結果,贊成46票,反對66票,“倒閣案”不通過。此一結果早在預料之中,因為“立法院”政治生態,國民黨擁有64席,佔總席次50%,民進黨及臺聯黨合計不過43席,要想跨過半數門檻,除了爭取親民黨、無盟及無黨籍所有“立委”支援之外,還必須有國民黨籍“立委”倒戈。 

  在“倒閣案”政治性如此之高的朝野對決中,任何國民黨籍“立委”縱然對馬當局施政有所不滿,也不敢自失立場附和在野黨“倒閣”;因此,在“倒閣”案表決之前,早就註定必然失敗,“倒閣”終究只是鬧劇一場,完全沒有實質意義。 

  平心而論,“倒閣”雖是在野黨對抗執政黨的合法手段,但必須師出有名,這次在野黨雖提出10大倒閣理由,但嚴格説來,無非臺灣經濟不佳引發諸多後遺症,例如油電雙漲、痛苦指數飆高,青年失業率升高等等,其他理由則多半是“欲加之罪”的政治指控,合理性與正當性都不足。 

  無可諱言的,臺灣經濟現狀確實不佳,但並非施政不當所致,而是國際景氣使然。在出口主要市場的國家經濟同步衰退下,以出口為經濟成長主力的臺灣,本來就難免池魚之殃,再加上臺灣出口結構是以産業鏈中、上游的“中間財”為主,在全球經濟發生危機時受創也就特別嚴重,而這兩個問題既非陳衝造成,也不是陳衝想解決就能解決,以此為由“倒閣”實在沒有甚麼道理。 

  更重要的是,在野黨除了批評之外,同樣負有讓臺灣早日走出經濟困境的責任,亦即不能只會破壞,也要能夠建設。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不久前曾指出“在野黨除了批評和監督,還要扛起不同的責任和角色”,同時強調“對於馬當局錯誤的施政方向,也要負責任的提出我們的主張和不同的政策選項。” 

  根據蔡英文的説法,倒閣不成既已成定局,在野黨應該接受事實,重新回歸常軌,積極提出利民的方案。然而,從“倒閣案”提出到表決不過,在野黨都只有謾罵批評,從未提出政策替代方案,以證明在野黨優於執政黨。當“行政院”順應民意緩漲電價時,在野黨又痛批會造成預期心理助長通膨,漲價也罵,緩漲也罵,豈不證實為反對而反對? 

  更令人非議的是,在野黨居然揚言“倒閣案”未過,對馬英九提出“罷免案”已是不可回避的課題,並且“預告”馬英九連任第2年的明年5月20日,將提出“罷免馬英九案”,同時還“恫嚇”如果不換掉相關經濟首長,將結合公民團體走上街頭抗議。 

  在野黨凡此作為,豈僅是“橫柴入灶”而已?簡直擺明要製造政局動蕩,肇使朝野對立升高,莫非這就是民進黨救經濟的靈丹妙藥?這樣就能讓臺灣走出困境?試問:在野黨除了搗亂之外,難道就不會做些有益臺灣的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