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文生:為政爭綠營“倒閣” 造內耗民眾吃虧

2012-09-19 14: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立院”黨團18日對臺當局“行政院長”陳衝提出不信任案,雖然通過的可能性不大,卻使朝野關係緊繃。海峽之聲特約評論員、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認為,綠營此時提出“不信任案”,完全是為了政治鬥爭的需要,由此造成的政治內耗,最終吃虧的還是臺灣民眾。 

  民進黨趁人之危 

  陳衝17日下午宣佈電價緩漲,但民進黨團發佈新聞稿表示不信任案如期提出。張文生認為,民進黨想“倒閣”由來已久,為提“倒閣案”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就算這次電價確定緩漲,民進黨也會找其他理由提案。 

  18日是臺灣民意機構下半年重新開議的第一天。民進黨在第一天就提出所謂的“不信任案”,看來民進黨一開始就擺出跟國民黨跟馬英九當局對抗的態勢。張文生認為,民進黨選擇這樣一個時機,是因為不管是陳衝所領導的行政團隊,還是整個馬英九當局,都面臨臺灣經濟形勢低迷的巨大壓力。臺灣出口嚴重萎縮、島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又不斷上漲。再加上陳衝團隊採取的一些措施,如油電雙漲、證所稅、美牛進口等等,都存在非常大的爭議。在民進黨看來,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對馬英九和國民黨發難,對民進黨自身發展是比較有利的。 

  為反對而反對 

  根據有關規定,不信任案提出72小時後,應于48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即民意機構剛開議,朝野雙方就要先為“倒閣案”動員備戰,為朝野互動添加緊張氣氛。張文生認為,以臺灣民意機構目前的席次版圖,“倒閣案”通過的難度很高,但民進黨的目的只是為了表明自己反對到底的態度。 

  民進黨在民意機構只有40席,再加上臺聯黨的3席的話,總共也才43席,連半數都沒有到,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提出所謂的“不信任案”,根本就不可能闖關成功。張文生指出,明知不可而為之,民進黨的主要目的還是政治鬥爭。儘管目前島內外的局勢讓當局應接不暇。但在這些議題未必都對民進黨有利,例如釣魚島議題、“挺扁”議題,實際上對民進黨是比較不利的。民進黨希望通過這樣一個“不信任案”,能夠擺脫釣魚島問題和“挺扁”問題的困擾,把島內的經濟問題突出出來,這樣對民進黨會更加有利。由此可見,民進黨提出“不信任案”,目的是在於政治鬥爭,為反對而反對,而不在於真正給臺灣民眾帶來實際好處。 

  吃虧的是臺灣民眾 

  本會期,臺灣民意機構除要處理2013年度總預算案外,部分上會期仍待處理的爭議法案,也需要朝野尋求共識。另一方面,攸關5市(新北市、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財政資源分配的財政收支劃分規定部分條文修改草案、公共債務規定部分條文修改草案等,都是跨黨派認為有必要優先處理的議案。在這種情況下,不論預算案或法案,都需要朝野理性面對,耐心處理。但目前看來,綠營並沒有收手的意思。 

  張文生指出,臺灣社會長期以來因為藍綠鬥爭而形成的政治文化,沒有絲毫的政治互信可言。只要是國民黨支援的,民進黨一定反對,而且不管民進黨以前的立場怎樣。例如“開放美牛進口”,民進黨也曾經支援過,但是國民黨上臺之後,民進黨就變成了堅決反對的態度。這一次民進黨提出不信任案實際上也是同樣的鬥爭方式。明知道過不了關,還是要不擇手段的進行鬥爭,目的就是讓馬英九難堪,讓陳衝行政團隊難堪。以此表示民進黨在民意機構還是有力量的,在臺灣社會還是有力量的,甚至還可以在臺灣民眾中造成一種假像——民進黨實際主導了臺灣社會的議題。 

  不論如何,“拼經濟”是臺灣民眾最關注的議題,也是當局“行政”與民意機構在新會期應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如果藍綠繼續在島內互鬥,給臺灣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只有減分的作用。即使是馬英九當局很努力,恐怕在民進黨的掣肘之下,也無能為力。如果無法改變目前藍綠黨爭惡鬥的格局,吃虧的最終是臺灣民眾。(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