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隨口説説的“場面話”

2012年06月05日 07:4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馬英九在第一時間就與他通了電話,表示希望能夠早日促成“朝野”領袖會面,共商大事。據説獲得蘇貞昌的善意回應。但很快,蘇貞昌辦公室的發言人就説,蘇貞昌當時在電話中只是禮貌性地説“好、好”,並不是立刻答應要會面。

  並沒有人要求“朝野”立刻見面會談,蘇貞昌辦公室何必忙著撇清解釋,這禮貌性地説“好、好”,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礙于情面不便當場拒絕,就説“好好”來應付過去。有這樣打馬虎眼、和稀泥的?

  禮貌性地説“好、好”,如果形成了老蘇的講話慣例,以後他再説什麼話就沒分量了。

  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後,隨即拋出“有意訪問”的訊息。這話是否在表示他有意在兩岸關係上多所著墨,或是又屬於“禮貌性”地隨口説説呢?眾所週知,大陸和民進黨對談的最低底線是要同意一中原則、放棄“臺獨”立場,蘇主席接受這個條件嗎?如果沒有,那麼“有意訪問”四個字就是隨口説説,當真不得的。

  蘇貞昌在競選主席期間,遭到“獨派”的攻擊,指老蘇的立場不夠堅定,“獨性”有欠堅強。選後蘇主席必須要花時間與基本教義派進行關係上的修補,這與“有意訪問”是背道而馳的。

  兩岸關係一直是民進黨的罩門,對蘇貞昌而言更是他的致命傷。他與蔡英文競爭2012年“大選候選人”時,蔡陣營不時地指出,蘇某人不具國際觀,遠遠不能與擔任過“陸委會主委”、操刀“兩國論”的蔡女士相提並論。謝長廷主張“憲法一中”,許信良有“大膽西進”之説,新潮流係的大將們,這幾年也和大陸頗有往來。但蘇貞昌在這塊領域中無建樹。他在主席選舉前發表的兩岸關係觀點,內容空洞,完全沒有實質上的論述。面對具體議題,他就施展出騰、挪、閃、躲的絕技,滑不留手,讓人捉摸不定。他的名言有:“要不斷變動地去了解他們”、“態度該放的放,方法要靈活”、“超越自己”等等。

  蘇貞昌當選後提出恢復“大陸事務部”的主張,搭配“有意訪問”構想。但是他對大陸有什麼了解,在兩岸事務方面的政策執行力,都是未知數。有人指出,蘇貞昌有這樣的説法(離行動還遠),是企圖拉近與蔡英文的差距。最終目的是要取得2016年的候選人資格,並非有意帶領民進黨突破兩岸困境。(王正方 臺灣電影導演、資深政論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