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進入“蘇貞昌時代”之後

2012年05月29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選舉,蘇貞昌如願當選。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蘇貞昌如何以廓然大公的立場與相容並蓄的胸襟,整合各路山頭派系?民進黨轉型與路線調整,蘇貞昌似也不可能有所突破。民進黨進入“蘇貞昌時代”以後,能否大開大闔的開創新局,恐怕不能寄以過度樂觀的看法。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日前直選第14任黨主席,蘇貞昌在5位參選人中,有驚無險的“低空過半”如願當選,使“美麗島”律師世代的香火得以延續,但民進黨進入“蘇貞昌時代”以後,能否大開大闔的開創新局,恐怕不能寄以過度樂觀的看法。

  這次民進黨主席選舉,雖有5人參選,實際上可定論為“挺蘇”與“反蘇”之戰,在第3次電視政見會舉辦之後,參選人實力消長即已顯現蘇貞昌必然勝選。然而,儘管外界普遍預料蘇貞昌必將再度出任黨主席,但他能否順利“卡位”,獲得2015年(翌年3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門票,因仍有高度不確定性而使人高度懸念。 

  蘇貞昌明日就任黨主席之後,很可能就是民進黨出現分裂危機的開始,他如何以廓然大公的立場與相容並蓄的胸襟,整合各路山頭派系?如何以前瞻具體的政策和理性務實的路線,展現民進黨堪可重新“執政”的能力?不僅是民進黨能否重獲民眾信心的關鍵,更是蘇貞昌責無旁貸的使命。惟衡諸現實,蘇貞昌要想達到這些目標,恐怕是困難重重。 

  對內而言,蘇貞昌當選感言一再強調團結,聲稱自己“已放低身段”,仿佛就要改變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個性,在各項選舉中,能夠大公無私,提出最佳候選人,期以贏得最多席次。但從他2005年擔任黨主席、前年五市選舉,到這次縣市黨部主委選舉,可以看出蘇貞昌顧全自己更甚于顧全大局、重視嫡系利益更甚于重視整體利益。 

  2014年“七合一”選舉,民進黨各派系必然極力爭取提名,蘇貞昌會不會借機排除異己?會不會大舉拔擢子弟兵,以佈局2015年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會不會聯手新潮流,壟斷黨內資源?都是黨內普遍存疑的問題。加上蔡英文期待“成為民眾的選項”,謝係、遊係及蔡係又都伺機而動。可以想見,蘇貞昌接任黨主席後,即使在黨務上興利除弊,幅度也不會太大,選舉取勝之道恐怕還是寄託于國民黨犯錯而不是自身改革。 

  至於民進黨轉型與路線調整,蘇貞昌似也不可能有所突破。因為,蘇貞昌權力基礎未穩固之際,若貿然倡儀黨的轉型和路線調整,必然會受到黨內質疑,對他自己當然不利。何況,蘇貞昌一向不以謀略見長,對於黨的未來發展,從不輕易提出宏觀具體的藍圖。 

  以兩岸政策為例,蘇貞昌聲稱要與大陸“全方位對話”,也提出在“不預設前提,有適當身份”原則下,不排除與大陸相互往來。但這些只是枝節問題,重點是,他究竟承不承認“九二共識”?他是否同樣主張“一邊一國”?他首創的“臺灣共識”與蔡英文的“臺灣共識”,究竟有何不同? 

  蘇貞昌認為兩岸議題“態度要開放,方法要靈活,要與時俱進”,但又強調“民進黨原有的價值、堅持、立場不變”,並聲稱黨主席對大陸政策只是“表達態度”而不是“宣佈要怎麼做”。可見蘇貞昌沒有大幅修正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想法,未來仍會以“臺灣前途決議文”為基調,只是態度和方法稍趨緩和而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