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美對臺軍售再度升溫的背後

2012-05-04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美國參議員科寧發出信函,以兩岸戰鬥機數量不平衡為由鼓吹對臺軍售先進戰機。華廣網3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對臺軍售或臺對美軍購,是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表現,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反映。此舉不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勢,不僅無法確保所謂的“臺灣防衛能力”與“臺灣安全”,反而只會加劇兩岸軍事競賽,破壞臺海和平。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美國參議員科寧發出信函,以兩岸戰鬥機數量不平衡為由鼓吹對臺軍售先進戰機。與此同時,一向積極推動對臺軍售的美國在臺商會會長韓儒伯也揚言現在是臺灣向美國提案採購F-16C/D先進戰機的最佳時機。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刻,美國軍火商人與政客卻在全力鼓噪對臺出售先進戰機。此舉不符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勢,不僅無法確保所謂的“臺灣防衛能力”與“臺灣安全”,反而只會加劇兩岸軍事競賽,破壞臺海和平,最終拖垮臺灣。

  美國推動對臺軍售的一個重要藉口與理由是,兩岸軍力不平衡,尤其是強調臺灣目前有490架戰機,只有大陸2300多架戰機的1/4,因此主張對臺出售先進戰機,以維持兩岸的軍力平衡與臺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不知美國人是如何算賬的,有沒有基本的常識。臺灣是中國的一個地區,2300萬人口,土地面積3.6萬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只有4000多億美元,臺灣的軍力發展如何與擁有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陸相平衡?臺灣軍事力量再怎麼發展,將所有的錢拿來採購武器,也不可能與中國大陸軍事發展相提並論。顯然,以兩岸軍事失衡作為對臺軍售的理由,太過牽強附會,根本是一種政治藉口。

  美國不斷鼓動對臺軍售,實際上只是為了將美國在臺海地區的國家利益極大化,核心是控制臺灣,牽制大陸。美國與臺灣一直維持一種非常特殊的關係,沒有“邦交”關係卻勝於“邦交”關係,是一種“準軍事同盟關係”。美國對臺出售武器,就是試圖鞏固這一特殊關係,武裝臺灣,控制臺灣,並將臺灣作為長期圍堵中國的棋子,作為阻撓中國和平發展與中國走出太平洋的戰略基地。尤其是在美國大張旗鼓推進重返亞太戰略的新形勢下,在積極與日本、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加強軍事關係以防堵中國的同時,自然會加強與所謂的“民主夥伴”臺灣的“準軍事同盟關係”,構築圍堵大陸的戰略包圍圈。

  美國以兩岸軍事力量平衡為由鼓動加強對臺軍售,也是旨在製造兩岸軍事競賽,製造兩岸的消耗戰,既牽制大陸,又控制臺灣。不論是臺灣對美龐大預算的軍購,還是兩岸持續軍事競賽,其結果是,不僅不利臺海和平,臺灣無法獲得更安全的保障,反而會拖垮臺灣,加深臺灣的困境。如果臺灣不顧經濟實力,還聽從美國指揮,持續擴大軍購,必會拖垮臺灣。今天的臺灣早已不是“錢淹腳目”的時代,不再有“經濟奇跡”,而是陷入新的、更大的困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經濟競爭力持續下滑,薪資十多年不漲,人民生存壓力增大。造成臺灣經濟困境的原因眾多,但龐大的軍費開支與不斷花鉅資購買武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臺灣將有限的經濟資源耗費在軍事發展與武器採購上,自然排擠其他經濟支出,不利經濟發展與競爭力的提高。若臺灣還不自知,還不覺醒,繼續加強軍購,增強所謂的“防衛能力”,不僅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勢相違背,而且會讓臺灣經濟雪上加霜,進一步拖垮臺灣經濟。

  美國對臺軍售或臺對美軍購,一方面,是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表現,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反映;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臺灣對美武器採購,也就不會有美國對臺軍售。顯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岸關係的改善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還不牢固。這種局面不改變,美國對臺軍售問題就會持續,海峽兩岸將繼續為此付出代價。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及早開展兩岸政治對話進而進行政治談判,儘早結束這個局面,在政治上和軍事安全上建立更深的互信是非常必要的。如此才能根本解決臺灣方面的安全顧慮,也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兩岸同胞和平和解的願望。(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