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倒蘇”風潮來勢洶洶

2012年05月10日 08: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選舉之戰,蘇貞昌陡然陷入“四面楚歌”之境。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黨主席選舉儼然又成了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序幕戰,“倒蘇”風潮來勢洶洶。目前民進黨最重要的自救之道是在改革與轉型,現在卻不幸陷於蘇貞昌及蔡英文的權力惡鬥之中,難道“同黨的還是要這樣搞”?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黨內初選期間,蔡英文方面操作“唯一支援蔡英文”,又指蘇貞昌獲國民黨動員農會系統輔選,逼得蘇在政見會上説:“大家都是同黨的,同黨的不要這樣搞!”後來,蘇貞昌敗給了蔡英文。

  歷史在重演。如今,民進黨黨主席選舉儼然又成了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序幕戰,各路人馬居然皆以蘇貞昌為攻擊對象,為蔡英文抬轎者對蘇的批評詞鋒之銳利,更已至刀刀見骨的地步。此情此景,對於蘇貞昌而言,可謂是“同黨的還是這樣搞”,其凶險更較前次猶有過之。

  蘇貞昌陡然陷於四面楚歌之境。有人批評他的風格形象:許信良指他在2008年拒絕出任黨主席,“沒有承當責任”;蔡同榮指他“自行參選/自行提名”為臺北市長候選人,罪當開除黨籍。有人則質疑其政治立場:姚嘉文指他不是“臺派,獨派”;陳水扁方面甚至放話稱,如果蘇當選黨主席,“一邊一國連線”可能組黨;辜寬敏則直説:“蘇先生,我不贊成你出來!”

  這一股來勢洶洶的“倒蘇”風潮,可能將是1983年前後的“批康(寧祥)”以來,綠營最慘烈的內鬥,亦將更勝於逐出許信良及施明德的往事;因為,這股風潮蘊含著路線鬥爭、是否“特赦”陳水扁、蘇謝情結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已與2016的“蘇蔡二次之爭”如麻花般糾纏在一起,難分難解,對於參與的各方皆是殊死一戰。

  蘇貞昌決定參選黨主席,著眼在卡位,希望在掌握黨主席權位後可以操持情勢;不料,如今大勢逆轉,即或他當選了黨主席,也極可能成為各方的箭靶,反而成了黨內政潮的中心。蘇貞昌如果做不成黨內共主,就有可能成為黨內公敵。主因在於:蘇貞昌志在參選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但黨內擁護蔡英文再戰2016的聲音愈來愈大;蘇貞昌若出任黨主席,將被蔡英文的支援者視為擋路石。

  此刻,蘇貞昌在黨內權力階層竟儼然已成過街老鼠,但他在黨員層次仍有贏得黨主席選舉的實力。不過,他若出任黨主席,必將立即面對一個嚴重分裂的民進黨;而他若欲對這個分裂的黨進行彌縫補罅,安撫各方,則一切轉型改革恐怕必告無望;何況,是否內鬥,及慘況如何,皆是操之在人,由不得蘇貞昌,屆時恐怕是樹欲停而風不止。因為,蘇若矢志參選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對方則非蔡英文不可,除非兩造有一方退讓,這場內鬥必是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這是民進黨面對2016的重大危機,必須在黨主席選前設法滅火,若待選舉揭曉就不易轉圜。可能方案之一,是蘇貞昌宣佈不選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可能方案之二,是反蘇擁蔡者設法整合,贏得黨主席職位。否則,如果蘇當選了黨主席,且目標在2016,而擁蔡英文者不退讓,即不啻宣告一場將要歷時4年的蘇蔡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之爭,在5月27日黨主席投開票日開打,其後果實不堪想像。

  目前民進黨最重要的自救之道是在改革與轉型,現在卻不幸陷於蘇貞昌及蔡英文的權力惡鬥之中。如今所見,蘇被不成比例地鬥臭、抹黑,蔡又被不成比例地美化與高估;已可預見,這場權力鬥爭,因為已使得派系的利害關係緊繃,必將影響改革轉型的空間。例如:蘇貞昌若當選黨主席,擁蔡者會吵著要他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背書;倘反蘇者能整合一人當選,則“獨派”與交流派的相互牽制亦不易解開。於是“轉型”反而成為用在“權力鬥爭”中討價還價的籌碼,也就難寄厚望了。對於民進黨而言,蘇蔡之爭激化至此,絕非改革轉型的吉兆。

  但是,同黨的還是要這樣搞,能不能別這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