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許信良為何要為蔡英文“卡位”?

2012年04月17日 10: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本月13日許信良完成民進黨主席選舉登記,併發表參選感言表示“支援蔡英文再戰2016”。外界紛紛猜測其用意。澳門《新華澳報》14日刊載署名富權的文章指出,許信良的參選感言基本上是在為蔡英文挪火煮食,然而他的參選動機卻很古怪,去年還在批評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為何現又要為蔡英文“卡位”?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為期5天的第14屆黨主席及第15屆黨代表選舉的領表登記作業,已于13日結束。前黨主席許信良和前“立委”蔡同榮在最後一天前往中央黨部進行登記。登記作業結束後,民進黨中央黨部發佈第14屆黨主席選舉登記名單,有蘇煥智、蘇貞昌、吳榮義、許信良、蔡同榮等5人(全為男性)完成領表登記程式,形成“五搶一”的局面。按照民進黨中央黨部4月2日所發佈的“公告”規定,將於4月19日上午10時對這5名黨主席參選人進行抽籤以決定號次。屆時,候選人未親自到場參加抽籤或雖到場經唱名3次者仍不抽籤者,由中央黨部代為抽定。將於5月27日上午8時至下午4時進行投票,一決雌雄。

  由於按預測相對準確的“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預測,蘇貞昌的當選率高達76%,而其他4位參選者的當選機率將不會超過6%,故許信良的這次參選黨主席,就像他去年參加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那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參選的極終目標並非是當選,所求的是要在參選過程中,利用電視辯論會與其他參選人進行辯論的機會,向廣大民進黨員及民進黨的支援者説明他的政見理念。因此,與其説他是“權位迷”,不如説他是“政見布道苦行僧”。

  但在過去,許信良卻真的是有過“謀大位”的意圖,那就是從小就發誓將來長大要做臺灣地區領導人。因此,當1999年初他極力爭取代表民進黨出戰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出線權,但卻看到黨內的氣氛是要拱抬陳水扁,並不顧陳水扁剛在1998年底的臺北市長衛冕戰中嘗到敗績,而民進黨內規有“4年內不得參加兩次公職選舉“規定的事實,要度身定做“陳水扁條款”為他解套。在“大勢已去”之下,發表《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的聲明,宣佈退出民進黨,自行以聯署方式參選。但卻遭到嚴重挫敗,只獲79429票,得票率僅為0.3%,其所獲選票甚至還低於聯署人數的348100人(經“中選會”審核,符合規定的聯署人數為284899人)。因而,其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夢徹底粉碎。

  然而,許信良也曾在民進黨內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先後兩次(1992、1996年)當選黨主席,而且也並非是尸位素餐,確實為民進黨的改革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提出“大膽西進”主張。雖然在辯論過程中,受到“新潮流係”、陳水扁等派系的圍攻,最後不得不在由“新潮流係”提出的“強本漸進”與“大膽西進”之間中間落墨,成為“強本西進”。許信良還領導民進黨贏得了第13屆縣市長選舉,完成“地方包圍中央”的部署,並強烈主張兩岸直接“三通”。這些言論,對促使民進黨後來通過“凍結”民進黨“臺獨黨綱”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起到間接的促進作用。許信良對民進黨發展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在民進黨籌集黨務經費十分困難之際,不但解決了黨務經費,黨工薪水標準也比照市場企業管理人員水準,使得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安心為民進黨工作,而且中央黨部也可搬進窗幾明亮,設備先進的華山商務大樓,改善了辦公條件。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