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向鍥而不捨尋真相的李惠仁致敬

2012年03月12日 09: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公民記者李惠仁完成了《不能戳的秘密》,揭露臺灣禽流感疫情的真相,隨著臺當局“農委會”宣佈彰化等地的疫情,受到廣泛關注。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社論指出,幸而有對禽流感疫情持續關切並付出行動的李惠仁,終讓疫情曝光,産官學與消費者因而提高了警覺,努力嚴防大流行的發生。應該向這些在專業上鍥而不捨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最深的謝意!

  社論摘編如下:

  耗費6年的時間、投下百萬元(新台幣,下同),導演李惠仁完成了《不能戳的秘密》這部紀錄片,揭露了臺灣禽流感疫情的真相,並且得到了卓越新聞獎,網路點閱率超過60萬人次。然而,故事卻還沒有結束。  

  儘管李惠仁的紀錄片震撼許多人,卻似乎並沒有震撼某些部門,對禽流感疫情,相關單位“事前無知、事後無感”,忽視包括李惠仁提出的警訊與雞農和蛋農的焦慮,一再企圖壓抑甚至於掩蓋疫情真相,終於引爆了全臺禽流感恐慌。  

  去年年底蛋價持續上揚,當時官方的解釋是因為天氣太冷,雞的胃口不好,吃得太少,造成蛋量減少。不過長期關心、追蹤臺灣禽流感疫情的李惠仁卻直覺情況並非如此,他預估可能是禽流感再度流行,因此他主動到彰化進行調查。當下發現許多病死雞,李惠仁撿起4隻死雞,分別寄給當時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防檢局長”許天來等,留下了一隻自己送民間單位檢驗;結果李惠仁送檢的病死雞果真檢出了代表高病原的4個鹼性胺基酸。  

  李惠仁相信,農政關單位當時應該也檢測出了高病原性病毒,但“農委會”在召開專家會議前,就以“低病原”通報給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李惠仁非常不滿並且憂心,不斷聯繫,希望“農委會”能給個説法,也警告禽流感疫情可能已經在臺灣中部開始蔓延。  

  病原體感染給寄主引起疾病的能力稱為病原性,被引起的疾病重稱為高病原性,輕則稱為低病原性,高病原性的禽流感病毒可能造成禽鳥接近100%的死亡率。臺灣在2004年時曾發現低病原性病毒,當時即已撲殺了20家左右養雞場的雞只,對養禽業者造成了巨大衝擊。  

  今年1月6日,李惠仁在網路公佈“病毒失蹤事件簿”紀錄片,揭發彰化雞場雞只感染病毒事件,“農委會”第2天即否認指出,雞一切正常。然禽流感疫情終究難再掩飾。或許因專家會議不願再背書,“農委會防檢局”3月初不得不公佈,分別在彰化縣、臺南市兩處養雞場,檢出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這是臺灣動物防疫史上首次出現的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農委會將疫情通報OIE,並決定外銷禽肉産品外銷暫停3個月,估計出口值損失為6億元。被認為隱匿禽流感疫情達70天的“防檢局長”許天來請辭,改調非主管職。  

  禽流感疫情發生以來,“農委會”亡“雞”補牢,宣佈各養雞場一旦發現雞只大量死亡超過10%,就必須向“農業局”通報派員採樣化驗,如確認是高病原死亡率高的禽流感,就會進行全場撲殺火化。目前,全臺撲殺的感染雞只達7萬5千8百多只。但疫情是否擴大,仍令人擔憂。  

  幸而有對禽流感疫情持續關切並付出行動的李惠仁,終讓疫情曝光,産官學與消費者因而提高了警覺,努力嚴防大流行的發生。然而,這條揭發真相的道路卻十分寂寞而艱辛,畢竟李惠仁的發現,無論是官方還是業者都不歡迎,更是想盡辦法阻止他追蹤這個議題,不提供任何資訊和資料,加上禽流感涉及太多專業知識,外界不易了解,因此剛開始李惠仁的調查結果並未引起太多迴響。  

  李惠仁堅持調查,並且自掏腰包進行實驗;最後證明李惠仁是對的。如同去年檢出塑化劑的“衛生署”技正楊明玉,如果沒有他們的執著奮鬥、揪出問題,各式各樣可怕的毒害不知道還要隱藏多久、造成社會多大的危害。在此,謹向這些在專業上鍥而不捨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最深的謝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