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讓“宇昌案”水落石出 給民眾一個交代

2012年02月08日 08: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日針對選舉期間鬧得風風雨雨的“宇昌案”發表社論指出,特偵組在選舉期間已著手偵辦“宇昌案”,就必須對民眾交出一個清楚的結案報告。即使最後特偵組公佈的是一本“不起訴書”,這也是特偵組對民眾應負的責任。更希望蔡英文能改變在選季中不願面對此案的態度,主動向民眾説明原委。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宇昌案”鬧得風風雨雨,但迄仍真相未明;然而,這畢竟是一個攸關“內閣”紀律及政務官操行的重大事件,仍應使之水落石出,對民眾作出一個交代。 

  可分兩方面説。一方面,特偵組在選舉期間已著手偵辦“宇昌案”。在現今這個時點回頭來看,特偵組在當時就立案偵辦,查扣證物,應屬正確;倘非如此,若是延至選後發動,必貽“秋後算帳”的“譏評”;而如今既已啟動偵辦,即必須對民眾交出一個清楚的結案報告。 

  當然,偵辦的結果,可能證實蔡英文、何美玥等未涉不法;但偵查報告亦須向民眾説明,為何在“內閣”中會發生如此離奇之事。因而,即使最後特偵組公佈的是一本“不起訴書”,這也是特偵組對民眾應負的責任。 

  另一方面,此案跨越蘇貞昌“內閣”及張俊雄“內閣”;相關閣員及事務官今後在配合特偵組偵辦時,應主動坦率交代因果始末。尤其是蔡英文及何美玥二人,既自認未違法,也不是“弊案”,則亦應就相關的法律依據及行政程式向民眾明白交代。因為,這絕對不是一個平常事件,民眾有權利知道,像“宇昌案”這樣的奇事,如何可以“合法”地發生?尤其,今後若再發生此類事件,是否仍屬“合法”? 

  我們認為,現在不必對“宇昌案”是否違法的問題持有定見,這點在選舉期間即是輿論主流;但畢竟這是一個暴露出“內閣”操作出現重大疑義的事件,仍應在特偵組的公正偵辦,及當事者如蔡英文、何美玥的坦誠説明下,向社會呈現出“宇昌案”的真相與全貌。亦即,無論如何,皆應借此案來厘清“內閣”操作在法律與閣員操守上的界際為何?倘非如此,“內閣”豈不成了一隻大黑箱? 

  “宇昌案”疑竇重重。例如:為何“宇昌案”勝過“南華案”?是否在程式上真的只是經過“三人密簽”就成案?第二次密簽,首次出現TaiMed公司的名字,並大幅改變計劃成本,卻未呈蘇貞昌,這是否符合“內閣”規制?蔡英文自己批定TaiMed案,後來又出任所有以TaiMed為英文商號的公司之董事長;而那個“蔡英文批定”的TaiMed,與她後來“出任董事長”的TaiMed,在“內閣”的“法律認定”上是否為同一主體?若不是,為何由“內閣”撥款?若是,則蔡如何解釋“蔡副院長批給蔡董事長”?再者,蔡後來又自設臺懋生技創投公司,並主張由臺懋生技創投“投資並管理”宇昌公司,以此向“國發基金”請撥投資10億(新台幣,下同),並預付10年13.2億的管理費;此一“臺懋生技創投公司”與宇昌公司的“聯結”,蘇貞昌或張俊雄知不知情?以上種種重大情節,無一不是疑竇叢生;而涉入的當事者,如蔡英文、何美玥、何大一所作所為,也無一不是疑點重重。這絕不是要“打擊”生技,而是“內閣”規制絕不能糊裏糊塗。 

  “宇昌案”必須解答這一切疑問,因為,“內閣”中絕不可容許有如此不清不白的事件。此事的“法律”規範界際是一回事,因為可能一切皆“合法”;但此事的公職人員操守界際卻是另一回事,因為無人認為“內閣”中可以容許這類事件。故而,無論是特偵組的偵辦,及蔡英文、何美玥等當事者的説明,皆應為社會厘清事實,否則內閣即成了黑箱。 

  我們寄望特偵組能負起責任,務必要向民眾作出一個呈現真相全貌的偵結報告,即使是一本“不起訴書”,也應讓民眾一睹。 

  我們更希望蔡英文能改變在選季中不願面對此案的態度,主動向民眾説明原委;且最好能在特偵組正式傳訊前即掌握主動,以免因涉偵察不公開而錯失時機,或又導入“司法追殺”的老梗。何況,依目前情勢看,蔡英文仍有投入2016年選舉的可能性,切勿再演成如“扁案”一般將選舉角力與司法程式糾纏不清的情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