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蔡英文“十年政綱”説得容易落實難

2011年08月18日 09: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日前公佈關於“財政”和“稅制”的內容。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這一道菜,看起來有色,聞起來有香,但吃起來恐怕無味,而且沒有特色可言。當然不是蔡英文或民進黨想像力不足,而是因為抽象的原則已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困難的地方是如何落實。

  社評摘編如下:

  蔡英文的“十年政綱”,終於在日前與臺灣財政主管部門前負責人林全共同端出了第一道菜。這一道菜是有關“財政”與“稅制”問題,乍看之下,既有目標,也有方法。根據林全的説法,民進黨如果“執政”,他們的目標是“4年內臺當局赤字減半,8年內財政平衡”。在政策方面,他們主張3化,包括“財政支出效率化”、“賦稅制度合理化”、及“地方財政自治化”。這一道菜,看起來有色,聞起來有香,但吃起來恐怕無味,而且沒有特色可言。 

  先談“財政支出效率化”,蔡英文主張降低公共債務、削減支出浪費、強化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持續推動當局組織再造、妥善規劃社會福利支出。從民進黨“執政”的紀錄來看,公共債務也沒有降低,整個臺灣地區各地的“蚊子館”幾乎都是民進黨“執政”時興建的,在這一段期間,蔡英文擔任過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林全擔任過財政主管部門負責人,但在財政上也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之處。事實上,就像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李述德所説,財政支出效率化是當局正在做,而且一直在做的事。 

  除此之外,如果要講財政支出的效率,馬當局的績效可能比民進黨還好。雖然當局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但它的效果是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以上,今年也不會低於5%。 

  再談“賦稅制度合理化”。蔡英文主張善待薪資所得納稅人、分階段建立趨向實際交易價格課稅的制度、以參與投資或補助取代租稅獎勵、發展綠色稅制。其實,賦稅制度合理化只是抽象概念,沒有人會反對,真正的關鍵是如何能夠落實。換句話説,民進黨“執政”8年,為什麼沒有推動?蔡英文用分階段推動來形容,實際上就是“遙遙無期”的代名詞而已。蔡英文強調要以所得稅與營業稅收入為核心,但她也不敢表示要調高營所稅與營業稅,結果只用“善待”這種政治用語來迷惑選民。 

  財政收入與支出是不能分開的。如果蔡英文一方面主張“老農津貼”加碼1000元(新台幣),但又不説明如何能夠做到財政平衡,豈不是自相矛盾。林全説“老農津貼”不是財政問題,這我們就不懂了。“老農津貼”加碼要增加支出,不是財政問題是什麼?所有的政策問題,都是財政問題,所有的財政問題,也都是政策問題。因為政策就是資源的分配,這裡多一點,那裏就會少一點。這多與少之間,就是蔡英文所説的“合理與否”的問題。林全可以回避,要競選總部回答,但蔡英文在場,難道還不能算是總部嗎? 

  有關“地方財政自治化”,這與當前馬當局的財政方向也幾乎一致。都看不出有何特殊之處,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落實。 

  總而言之,這“十年政綱“中的財政政策,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這當然不是蔡英文或民進黨想像力不足,而是因為抽象的原則已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困難的地方是如何落實。看起來,“空心菜”還真是稀鬆平常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