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渲染大陸軍力意欲何為?

2011年07月27日 08: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軍現有F-16戰機起飛瞬間。資料圖片

反軍購、反“臺獨”已經成為島內多數民眾的共識。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攝

對臺軍售成為橫亙在中美合作中間的巨大障礙之一。商 周繪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當局近日公佈的2011年防務報告,不僅證實正在研發高精尖武器“電磁脈衝彈”,而且聲稱大陸的軍力是臺灣的10倍,軍費是臺灣的21倍,又説大陸沒有對臺灣展現出“軍事善意”。報告並稱將以“創新與不對稱”、“以小搏大”的思維與對岸週旋。

  臺軍方選擇此時渲染大陸軍力,意欲何為?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公佈3天后,美國參議院就透露稱,國務卿希拉裏已經同意,在10月1日之前公佈新的對臺售武計劃,包括提供攻擊力更強的F-16C/D新型戰機,或升級臺灣已有的F-16A/B型戰機。此時離2010年1月美國宣佈售臺“黑鷹”直升機、“愛國者-3型”反導系統等武器才過了1年半的時間。

  “有向綠營表態之意”

  臺“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近日表示,臺當局近年來曾三度向美求購F-16C/D戰機均遭拒,防務報告想向島內各界表明,當局一直在積極爭取軍購。

  美國《世界日報》7月23日發表社論説,臺灣近日公佈的2011年防務報告,以不滿大陸反“獨”促統的姿態,渲染對岸威脅,作為論述建軍備戰的張本,前所未見,“大有向綠營表態之意”。但即使如此,民進黨仍譏諷防務報告類同“投降報告”。指責馬英九上任後“國防預算”降到國民生産總值的3%以下,且拒絕購買精密武器,造成兩岸武力懸殊,若造成臺灣不堪一擊,馬英九必須負全責。

  為何藍、綠爭吵的戰場又延伸到了軍事領域?

  島內“大選”將近,按照綠營一貫的選舉操作,此舉無非是為了選票。廈門大學臺研院副教授孫雲表示,如果馬英九連任成功,在其第二個任期內,兩岸關係會走得更長久,可能會實質性觸及軍事互信議題,這是綠營非常不想面對的情況,民進黨必須借機“打馬”以拉抬聲勢。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