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建立軍事互信 勢在必行!

時間:2011-04-06 08:57   來源:台灣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31日發表了“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白皮書中首次闡述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香港《大公報》2日刊載署名文章指出,終結兩岸敵對歷史、避免同胞兵戎相見是兩岸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達成和平協議,兩岸的經濟活動才能持久穩定和繁榮。

  

  全文摘編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31日發表了“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當中亮點不少,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報告書首次闡述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近兩年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有如一日千里、人員往來熱絡頻繁,為臺海和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近年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多次呼籲,兩岸可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問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2008年12月也撰文建議,為了奠定兩岸和平的穩固基礎,兩岸應發展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可見,對於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兩岸是有共識的。

  從2009年開始,兩岸軍方的接觸和交流亦趨增多。除了以前的孫子兵法學會、兩岸黃埔軍校同學會,還首次舉辦兩岸退役將領高球賽。但最值得關注的還是2009年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和去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軍事互信”研討會。顯然,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並不只停留在“隔空喊話”的階段,兩岸在民間層面已展開初步探討,以了解對方的看法。

  大陸自1998年以來,今年是第七度發佈國防白皮書,但卻是第一次觸及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問題。自2008年5月島內政權輪替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石上,在經貿、文化、國際事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均取得突破性進展,不但敵意大減,還逐步增加互信。在此難得的歷史機遇下,大陸方面提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值得肯定和鼓勵。

  其實,臺灣方面2009年公佈的“國防報告書”,也首次提到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但報告書同時指出,大陸方面的武力威脅不變,繼續在解放軍內部灌輸“臺海必有一戰”的思維,由於這種敵對關係沒有解除,兩岸就無法推動軍事互信,臺灣需要繼續致力於建軍備戰。

  看來,臺灣對大陸存有誤解。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大陸的武力只針對“臺獨”,只有“臺獨”才是威脅臺海和平的根源。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近日亦重申,大陸的軍事部署決不是針對熱愛和平的臺灣同胞。對於臺方要求大陸調整東南沿海軍事部署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談判前提,這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和經濟大國,對國家利益的訴求是全方位的,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軍事部署,不僅是預防“臺獨”可能引起的重大事變,也是中國安全環境的需要。島內軍事專家也認為,防衛體系是一個整體,不可能為了投臺灣所好,而在東南沿海這邊開一個“後門”。

  終結兩岸敵對歷史、避免同胞兵戎相見是兩岸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達成和平協議,兩岸的經濟活動才能持久穩定和繁榮。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