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是繼續掙扎還是主動出擊 有待臺灣深思

2010年04月19日 08:44: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發表社評,針對島內朝野對大陸大學開放臺灣頂尖高中生免試入學的不同態度,指出:國民黨著眼于與國際接軌、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而民進黨卻不脫其鎖臺本質,一心拒絕臺灣與外界的接觸。社評摘錄如下:

  若説馬英九與蔡英文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辯論”是當前島內最火熱的話題,並不為過。然而,一個看似與ECFA無關,卻可能對臺灣未來産生無形影響的消息,又將會讓朝野政黨吵翻天了。那就是大陸國臺辦日前宣佈,大陸大學從今年開始,開放臺灣頂尖的高中生可憑臺灣基測成績免試進入大陸著名大學就讀。

  消息一齣,雖然臺“教育部”隨即出面滅火,認為超過七成的島內家長對孩子跨過臺灣海峽到對岸就讀仍有疑慮,呼籲社會放心。而兩黨的不同反應卻顯現了對世界潮流的看法與氣度。國民黨民意代表認為,大學國際化是全球趨勢,若不能阻礙優秀學生到島外就讀,何不借此刺激島內大學的競爭力,否則一味地保護島內大學及學生,未來他們又怎能與外面競爭呢?而民進黨卻極力阻擋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臺灣承認大陸學歷的三個法案,希望借此能保障島內大學的生存及學生的就學權。

  若拿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來看待朝野對兩岸協商簽署ECFA的態度,人民就可清楚明瞭,國民黨著眼于與國際接軌、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而民進黨卻不脫其鎖臺本質,一心拒絕臺灣與島外的接觸。何者究竟能為臺灣帶來積極影響,不言可喻;兩黨的視野與遠見也當下立判。

  試問,跨國企業的版圖擴展是來自於國家機器的積極保護,還是自身優越的競爭條件?難道Microsoft、SONY、麥當勞是因國家保護而成為世界性企業?長榮海運航行全球,難道是因臺灣當局的保護政策?這些3歲小孩都懂的答案,民進黨竟然不及格。若不是視若無睹,就是有意識的政治操作,刻意扭曲ECFA的本質與其對臺灣經濟的正面影響。

  臺灣從早期的農業社會,經過以加工業為主的工業社會,進步到當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社會。這樣的進步不但是臺灣人民集體努力的成果,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也是外來競爭的影響所造成的。回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當臺灣創造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跡”之際,美國因臺灣對美貿易的鉅額順差,逼使臺灣必須將新台幣升值,導致許多在臺設廠的傳統企業紛紛出走。當時的當局立刻做出政策,全面宣導産業升級,並決定以高科技産業作為臺灣的主要生産品,才會有日後臺灣是全球科技重鎮的美譽。韓國也以臺灣為師,全面推動科技産業。

  想想看,如果當時的臺當局只想到消極地保護島內傳統産業、而不是積極地尋找下一世代的新興産業,那現在的臺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雖然有些傳統産業被迫離開,但他們到其他地區的投資,卻讓他們打開了視野,有些更轉形成世界知名企業。再者,如果這些傳統産業只是尋求當局的保護及救濟,卻不願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等到比臺灣更落後地區興起後,這些以人力為主的産業也必然會被取代,又何來的臺灣奇跡呢?

  就像民進黨説的,希望臺灣能與其他各國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而ECFA卻會讓臺灣被大陸吞噬。那請問民進黨,如果臺灣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FTA,會不會對根留臺灣的企業産生影響?臺灣跟東盟任一國家簽署FTA,他們的傳統産業難道就不會大舉入侵臺灣?若以此邏輯推論,民進黨反對ECFA的理由,根本毫無根據、自相矛盾。

  若以提升臺灣競爭力來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興起,各國無不競相爭取合作機會,與大陸簽署ECFA正是臺灣拓展對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好機會。想想看,此時借由對岸市場作為臺灣産業升級的跳板,刺激臺灣産業提升競爭力,並開拓其他市場,難保不會是另一轉機?
 
  看看臺灣的民進黨,只為了反對馬英九,甘心賠上臺灣的前途,不願認真思考臺灣應如何面對各國或地區雙邊貿易協定及區域經貿組織的威脅,根本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反對黨。民進黨應該重新整頓自身的論述,何不從監督當局如何落實協助弱勢産業轉型及提升競爭力的政策著手,讓臺灣能借由ECFA打開與國際經貿體系的連結,跨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FTA的第一步。

  誠如在臺訪問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所説的:“是你們不來跟我們競爭。”臺灣是要在當局保護傘下繼續掙扎,還是要脫胎換骨、積極向外尋求商機,有待全體人民深思與反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