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不能説的秘密

2010年04月15日 09:33:00  來源:
字號:    

  ECFA辯論剩下不到兩周時間,島內朝野仍為資料取得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讓外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臺灣《旺報》15日發表社評指出,民進黨對ECFA立場為何至今讓臺灣社會霧煞煞,為何説不清楚?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是民進黨不能説的秘密。 社評摘錄如下:

  眾所週知,ECFA是否要簽,答案未必能從辯論中找到,民進黨參加辯論只是過場,為凝聚支援者團結,因為ECFA對民進黨而言既是經濟問題,更是認同問題,既是認同問題,就沒有妥協的空間。 

  民進黨不斷指控臺當局對ECFA講不清楚、説不明白,但其立場到底為何,社會同樣霧煞煞,一下子強調程式正義,要“公投”、要辯論,一下子實質否定ECFA,表示簽了會帶給臺灣大災難。從沒有聽到民進黨中央正式以黨的立場表達對ECFA態度,是簽還是不簽?不簽會帶給臺灣什麼樣的好處? 
 
  民進黨的ECFA立場為何説不清楚,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是民進黨不能説的秘密。 

  ECFA是臺灣面對周邊國家和地區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因應之道。全球一體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浪潮,區域一體化先行,臺灣若不想遭邊緣化,別無選擇只有加入。這些道理對曾經擔任臺灣WTO談判核心幕僚的蔡英文女士來説,不難理解;但對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來説,就行不通了。 
 
  説到底,民進黨當然知道全球化與區域化是大趨勢,臺灣只有加入,不能退縮。民進黨不能説的秘密是:ECFA簽署後,長期對臺灣內部的“國族認同”會産生何種影響?是重新塑造民眾對中國的認同?或如杭亭頓所説,形成強烈的文化差異感,覺得“你是你,我是我”?顯然民進黨認為臺灣認同感會遭到壓縮。為維護“臺灣認同”與“主權”,只得強烈反對、杯葛ECFA。 

  冷戰時代,國民黨以威權手段厲行“一個中國”政策,兩岸雖然隔絕,臺灣始終維持高度“中國認同”。冷戰解體後,李登輝借“中國崩潰論”執行“脫中”策略,臺灣人的“中國認同”感快速逆轉。但後來局勢逆向發展,臺灣脫中的結果,經濟未能隨著大陸快速成長而脫胎換骨,老百姓薪資十多年來幾乎原地踏步。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大陸綜合國力已非吳下阿蒙,國民黨力求恢復經濟成長動能,必須與大陸商簽ECFA,加入東亞區域整合。民進黨或臺聯黨既已失去操作“中國威脅論”的空間,面對大陸因素即將大舉入臺,唯恐“臺灣主體認同”流失,只得誓死反對ECFA。 

  我們實在想不出臺灣有什麼條件不與大陸簽訂ECFA,順勢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讓ECFA保留為單純的經濟議題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