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湄洲媽祖赴臺給民進黨“去中”一記重擊

2017年09月26日 10: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睽違二十年之後,大陸福建湄洲媽祖金身日前再度赴臺,將到35座宮廟,展開17天的繞島巡安。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這項宗教典儀、信仰盛會無關政治,顯示兩岸宗教一脈相傳,無法阻擋;同時證明兩岸文化交相融合,無法切割。民進黨正在加速“去中國化”,包括歷史、文化甚至宗教,都妄想建立以臺灣為主體的論述。湄洲媽祖赴臺巡安,無異給民進黨“去中國化”一記重擊!

  社論摘編如下:

  睽違20年之後,大陸福建湄洲媽祖金身日前再度赴臺,將到35座宮廟,展開17天的繞島巡安。這項宗教典儀、信仰盛會無關政治,顯示兩岸宗教一脈相傳,無法阻擋;同時證明兩岸文化交相融合,無法切割。

  媽祖廟主祀媽祖,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聖母廟,臺灣媽袓廟近兩千座,遍佈各地,信徒眾多,不但是大陸之外媽祖信仰最深的地方,而且臺灣廟宇供奉媽祖為主神,佔民間信仰10.68%,在眾神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王爺,堪稱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媽祖信仰在明鄭時期傳到臺灣,日據時代臺灣媽祖廟前往大陸甚少。1949年後,由於政治因素,兩岸宗教交流隨之中斷。直到1988年,大甲媽祖廟鎮瀾宮首次打破禁忌,兩岸媽祖廟才開始往來,其中以湄洲媽祖赴臺最多次,也最受重視。

  湄州媽祖廟建於北宋雍熙四年(西元987年),是世界最早的媽祖廟,也是全球各地媽祖廟的祖廟。史料記載,湄洲媽祖廟正殿供奉的“大媽”;“二媽”是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施瑯班師回朝之後,迎請到鹿港天后宮,成為湄洲祖廟僅存的開基媽祖。

  此後臺灣許多地方供奉的媽祖金身,多半是湄洲祖廟媽祖的分靈。臺灣各地媽祖廟前往大陸“謁祖”最常去的就是湄洲,到臺灣來繞島巡安最多的媽祖也來自湄州。20年前,北港朝天宮迎來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臺灣102天,跨越南北19縣市,駐留35座宮廟,行程估計超過萬里,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至少千萬人次拜祈平安。

  後赴臺灣當局相關單位認定,大陸寺廟舉辦的活動,官方都扮演主導角色,舉辦活動目的不單純是宗教,而是借由宗教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達到宣傳、統戰以及招商的目的,因此臺灣的媽祖廟雖仍前往大陸謁祖,但大陸的媽祖到臺灣巡安卻已停止多年。

  這次在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安排下,湄洲媽祖再次赴臺。湄洲祖廟一尊媽祖金身及護駕的千里眼、順風耳神像,連同198人大陣仗的駕前儀仗隊,展開17天的巡安之旅,將到北、中、南35座宮廟巡安。相形之下,這次湄州媽祖赴臺,規模似比20年前差了很多,卻有格外重大的意義。

  民進黨重行執政之後,兩岸關係劣化為“田無溝水無流”,官方及民間協調機制同步中斷;民進黨當局又限縮兩岸人員互訪層級,致使兩岸關係更加嚴峻。類似湄洲媽祖巡安的宗教交流,適可促進兩岸民眾良性互動。

  民進黨正在加速“去中國化”,包括歷史、文化甚至宗教,都妄想建立以臺灣為主體的論述。例如綠營學者多人主張,臺灣媽祖信仰已形成獨特體系,與大陸媽祖信仰不同。湄洲媽祖赴臺巡安,無異給民進黨“去中國化”一記重擊!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