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廢“核四”還能不漲電費?

2016年03月18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針對島內核電問題發表評論指出,支援反核的民進黨贏得選舉,島內反核人士振奮不已,仿佛廢核夢想指日可待,島內部分民眾反核是擔心會出現類似日本福島核災的悲劇,所以希望正在運轉的三座核電廠不要再延役、核四廠則不得營運,但又不願意交較高的電費,然而須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評論摘編如下:

  自2011年日本發生“311”福島核災後,臺灣的反核聲浪此起彼伏。這幾年來每逢3月中旬島內反核團體都發起大遊行,表達廢核訴求。尤其支援反核的民進黨贏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於5月20日上臺執政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高叫“2025非核家園”,更令反核人士振奮不已,彷彿廢核的夢想指日可待。然而,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卻受到島內主流媒體的強烈質疑。如果臺灣9年後要實現非核家園,則其再生能源發電量每年增長率須達14%,但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只有3.3%,過去幾年國民黨馬英九當局“拼了老命”才達到5.6%的增長率,不知蔡英文有何法寶能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在9年內大增3倍?

  民進黨發言人最近表示,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對核電使用的警惕與省思,過去5年許多地方從反省到付諸行動,像德國宣示2022年全面廢核;韓國首爾從2012年開始啟動“省下一座核電廠”計劃。其言下之意,反核、廢核也成為一股潮流,以證明民進黨“非核家園”目標的正當性。然而,德國之所以廢核,不僅因為早有一套替代核電的能源政策,更重要的是還準備向歐洲鄰國買電,以防廢核後供電穩定性出現問題。正是有這樣的後備方案,這個歐洲經濟強國才敢提出廢核。而臺島是獨立電網,無法假以外求,屆時倘若缺電,只能自求多福。而韓國提出“省下一座核電廠”的意圖是呼籲民眾節約用電,而非廢除核電廠。據悉,韓國依然推動核能政策,而且規劃2024年電力裝置容量中,核能佔比將由2010年的24.8%提高至31.9%。可見,民進黨以德國和韓國為例,根本就是誤導臺灣民眾。

  島內部分民眾反核是擔心會出現類似日本福島核災的悲劇,所以希望正在運轉的三座核電廠不要再延役、核四廠則不得營運,但又不願意交較高的電費。俗話説“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蔡英文和民進黨只説民眾喜歡聽的話,諸如“廢核而無須漲電費”云云,無非是為了選舉期間討好選民、吸引選票。政客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發表不負責任的議論,無疑助長了臺灣不良的民粹風氣。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發表評論批評臺灣廢除核四的主張。文章指出,臺灣封存“完工接近9成、耗資93億美元”的第四核電廠,但事實上,依靠能量進口的臺灣早已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如果沒有了核能,臺灣電價勢必上漲4成。文章還強調,沒有哪一種能源政策是沒有風險的,任由重要的核電廠破落,反映臺灣政壇不知事態嚴重。俗話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島內社會應好好斟酌海外輿論的諫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