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用愛發電”只是騙人的童話

2016年01月15日 08:0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前不久,民進黨提出2025年島內再生能源發電量要達到500億千瓦時,這一説法甫提出就被各方人士所質疑。有關部門表示,再生能源目前仍面臨土地取得及環保抗爭等難解問題,推動必須務實,不宜過度浪漫。

  近年來,島內有關能源議題的環保運動風起雲湧。抗議“核四”建設、追求非核家園、抗議火力發電……總之,幾乎所有形式的發電形式都遭受到環保團體的抗議,項目建設受到阻撓。

  在發展中提倡環保理念固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是盲目地提、不切實際地提,有反對意見卻又講不出解決之道,甚至説一套做一套,那麼這些所謂的環保訴求就變得沒有意義。畢竟,環保的提倡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而不是徹底讓發展停滯甚至影響生存。

  但是,當看到臺灣某些公民團體在抗議核能發電時打出了“用愛發電”“用閃電拼經濟”的標語時,筆者實在感到有些詫異,感嘆他們能夠如此的“腦洞大開”。如果真的能夠實現“用愛發電”,那麼科學家們還如此辛苦地進行研發、改進能源産生和使用技術,以求盡力符合環保的目標幹什麼?

  就臺灣目前情況來看,臺電系統發電量中火電佔77.1%,核能佔18.6%,包括水力在內的再生能源只有2.8%。假設因為核可能存在的泄漏要反對建設,火力發電因其空氣污染也要反對,那麼臺灣就會産生相當大的用電缺口。再加上風力發電可能因低頻噪音、光影閃爍、影響鳥類棲息而受環保團體阻礙,太陽能發電設置又須面臨廣大土地取得及饋線容量等問題,不論何種形式的發電,臺灣的電力獲得都存在種種阻力。

  記得電影《不能説的夏天》裏有這樣一個場景。一群學生到美麗的海灣邊靜坐,抗議政府和財團開發海域而對生態環境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産生影響。不過,當他們離開這裡時,海灘上卻留下了一大片包括易拉罐、塑膠袋等在內的垃圾,只留下一位原住民阿姨無奈地邊搖頭邊清理海灘。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臺灣。一方面,抗議能源開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另一方面,對於臺當局鼓勵民眾節約用電的“油電雙漲”很多人又表示反對。一邊不讓臺灣增加電量,一邊又要拼命開著低溫空調、吹著冷氣。許多人時常説一套做一套,嘴上喊著環保,但最終卻又沒有落在實處。這種狀況只能讓問題不斷惡化,卻沒有解決的可能。

  就像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所説,臺灣的環境,不能放棄任何一種能源選項,也不能期待臺灣未來“用電零成長”。但顯然這樣的結果不是臺灣民眾所能接受的。能源挑戰已經迫在眉睫,需要的不是大話、套話,而是真話、實話,否則經濟很難發展。而“用愛發電”就只是騙人的童話。(柴逸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