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這一屆金馬獎太多人得償所願

2015年11月23日 15:22: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第52屆金馬獎頒獎,馮小剛擊敗鄧超等獲得最佳男主角,他那段由管虎代讀的獲獎感言,字數不多但充滿馮氏幽默。鄧超在《烈日灼心》中表現優異,沒能獲得影帝,只能説明馮小剛演技過人,用一部《老炮兒》征服了金馬獎評委。令人好奇的是,投票的臺灣評委是如何看待《老炮兒》這部京味十足的電影的。

  有人剪輯出馮小剛歷年來主演或客串的電影短片,作為一名演員,他出演的角色不多,但通過這個短片把他曾經的角色堆到一起,不難發現他專心做演員的話,成績不會比做導演差。馮導這幾年的作品在市場上仍然成績不錯,但在口碑上屢遭爭議。若是就此轉型當演員,沒準能獲更多獎。但人生在世,總逃不脫一個“命”字,當演員雖然爽,但馮小剛在獲金馬影帝後立即説,以後不演電影了,鐵了心還是把演員當玩票,撞了南墻也不回頭,要把導演當到底。

  在金馬獎頒獎夜,馮小剛正在工體參加《老炮兒》的演唱會,據報道説演唱的是李宗盛寫的《愛的代價》。演了喜歡的電影,得了想得的獎,唱了愛唱的歌,馮導可謂得償所願,一順百順。

  得償所願的不僅馮小剛一人。《刺客聶隱娘》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大大安慰了侯孝賢一把。《刺客聶隱娘》公映後票房不盡如人意,因此輿論還討論了一番文藝片如何市場化的問題。侯導是在乎票房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止一次表達出對票房的期待。但他更在乎堅持自己,這不,剛一得獎,他就表示今後還要拍唐朝時期的電影。

  金馬獎把最重要的兩個獎項給了《刺客聶隱娘》,傳遞出的資訊是對電影的藝術元素的高度追捧。一部《刺客聶隱娘》,一位侯孝賢,這屆金馬獎用自己的選擇,再次給華語電影評獎立了一個標桿。超越這個標桿,僅有票房成績是不行的,還需要一點堅持、一點資歷、一點情懷……侯孝賢不肯改變自己,求仁得仁,今後也唯有包括他在內的少數幾位華語影人,能有資格把電影審美放在第一位。他在意市場但看輕商業,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這樣的導演,真的需要保護起來。保護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最大的獎項給他。

  賈樟柯在國外獲獎無數,這一次憑藉《山河故人》,他第一次捧得金馬獎盃。《山河故人》獲得的獎項是最佳原著劇本,這是金馬獎對賈樟柯最好的獎勵。賈樟柯既是導演,也是電影理論家,同時又是優秀編劇。他電影中豐沛的文學性首先是由他的筆端汩汩流出的。“導”是他的特長,但在“説”與“寫”方面,他的功力一點兒也不弱。《山河故人》最終票房3000萬,與賈樟柯全國辛苦地宣傳相比,這個回報並不理想。但願這尊金馬獎盃,能讓賈科長開心些,並繼續拍攝可以把一尊尊獎盃抱回家的獲獎影片。

  本屆金馬獎各獎項均有説服力,可謂扶老攜幼,既凸顯了獎項一貫堅持的品質特徵,又對各方面的吁求進行了呼應。《大同》《塔洛》《醉生夢死》《踏雪尋梅》等知名度不高的影片進入獲獎名單,也體現出金馬獎寬闊的視野。能讓諸多電影人得償所願的電影獎項,依然可以是權威的電影獎項——只要在獲獎片單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閃光的永遠是電影本身,而非電影之外的七七八八。(韓浩月)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