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金馬獎是不是偏愛林嘉欣?

2015年11月23日 14:45: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這次林嘉欣在《百日告別》裏演出一位未婚夫喪生百日後求死的悲傷女子,她先循臺灣喪禮儀式做七、再獨自前往日本沖繩度兩人未竟的蜜月,蜜月尾聲,她柔和臉線瞬換成為一張無表情有如行屍走肉般的軀殼。

  2015年金馬獎熱鬧落幕,這個華語電影獎冥冥中循著三十而立(第3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由李安《囍宴》拿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成長軌跡進行,個性逐漸清晰且立體化。擔任今年金馬評委主席的陳國富認為金馬獎地位之高,是要穩穩朝華語電影的奧斯卡獎方向去的,其挖掘和介紹的功能必須要存在。也就是説它早已破除地域限制願意廣納華語好片,沒有硬要把獎留臺灣的黑箱作業、不為大明星與賣座商業片做錦上添花服務,在求獨立公正評選過程之後,即便頒獎結果惹有爭議,至少是朝著一份明朗願景去的。

  這或許可被視為馮小剛之所以拿下本屆金馬獎影帝的原因。馮小剛在《老炮兒》裏散發出無限大的當代老江湖氣場能量,把“若能當老虎,誰想當鴕鳥”那萬分時不我予的無奈傾瀉而出,成就全片最精彩的底蘊之處,沒有馮小剛、恐怕《老炮兒》不會好看。既然如此,也只能把獎頒給你。若不是“演員馮小剛”太喜歡在影視作品中客串,搞不好金馬獎還真的會讓他一併入圍“最佳新人”獎項呢。秦海璐當年不就是把最佳新人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一併打包回家。

  而曾經一併拿下最佳新人獎和最佳女配角獎的林嘉欣,不得不説林嘉欣一直很有金馬緣,打從她2002年甫在《男人四十》初登場,便靠著本色演技驚艷影壇。那一年,桂綸鎂演《藍色大門》而出道。與桂綸鎂這位女演員星運雷同的是,林嘉欣在氣質與美貌兼具的討喜明星臉孔之外,尚且對於拍電影這份職業有其主見與熱情,並維持著明顯的進步節奏。

  女演員的青春何其珍貴?十幾年過去了,桂綸鎂拿下金馬獎影后獎盃,而林嘉欣也在本色演技和方法演技間往返,來回練著功。這次她在導演林書宇新片《百日告別》裏演出一位未婚夫喪生百日後求死的悲傷女子,她先循臺灣喪禮儀式做七、再獨自前往日本沖繩度兩人未竟的蜜月,蜜月尾聲,她柔和臉線瞬換成為一張無表情有如行屍走肉般的軀殼,就像奧斯卡影后茱麗安摩爾在《依然愛麗絲》裏從一位聰慧學者在一個恍惚間就變成失智老人一般,其所展現的是低調爆發的演技,一反哭天喊地,卻更能説服觀眾那份愛情的存在。

  金馬獎是大方的,它願意把獎項頒給新人如秦海璐和馮小剛(自稱新演員);但同時金馬獎也是嚴苛的,一旦你成名了或已拿過金馬獎了,之後要再入圍或許容易但要再拿獎就更加困難了。這多少可解釋為何林嘉欣今年在兩位影后張艾嘉與舒淇強敵包夾之下可以勝出:張艾嘉在《華麗上班族》的演技寶刀未老、舒淇在《刺客聶隱娘》的表演比林嘉欣更加低調,但就片論片的話,林在《百日告別》的表現空間相較于張艾嘉與舒淇是多了一些,而她在演技上的呈現可謂是有感進步,能險勝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同理可證,在女配角方面沒人會質疑早已拿過金馬獎的金燕玲演技會比呂雪鳳差,她在《踏血尋梅》演出固然以全面而服人,但以新人之姿在《醉生夢死》中出演的呂雪鳳偏偏就是完成了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大爆發。而郭富城也是在類似的概念之下輸給了馮小剛。

  去年金馬獎在最佳女演員的獎項上也有過爭議,鞏俐(《歸來》)的演技沒有人會懷疑,但去年提名中,《回光奏鳴曲》的陳湘琪就像是《老炮兒》的馮小剛,一人撐起全片情境氛圍、成就了電影的靈魂主旋律。所以金馬獎對於演員,並不以全片論獎,以潛能論獎。(雀雀 臺灣影評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