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金門引水計劃為兩岸民生合作開創新局

2015年10月13日 09:4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金門自大陸引水計劃之大陸晉江陸上工程開工典禮,于10月12日上午在泉州晉江龍湖水庫舉行,臺灣《金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表示,晉江龍湖水庫供水工程的開工動土,代表了飲水計劃進入實體工程的第一步,亦是一個重要的跨距,相信多數鄉親也會同感振奮,並祈願早日“水到渠成”。

  評論摘編如下:

  金門自大陸引水計劃之大陸晉江陸上工程開工典禮,于10月12日上午在泉州晉江龍湖水庫舉行;我方參加開工典禮人員除了海基會副董事長周繼祥外,金門縣政府由副縣長林德恭帶領縣府相關官員參加,縣議會則由議長洪麗萍率員參加。

  2015年7月20日,在福建省蘇省長,以及兩岸事務首長的見證下,由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與本縣自來水廠代表在金門共同簽署了自泉州晉江引水的歷史性文件,此一文件的簽署這可謂是走完了18年引水徵途的最後一哩路;于今,晉江龍湖水庫供水工程的開工動土,更代表了進入實體工程的第一步,亦是一個重要的跨距,相信多數鄉親也會同感振奮,並祈願早日“水到渠成”。

  事實上,熟知大陸引水計劃的人士都會理解其艱辛歷程,特別是在福建省自身供水尚有缺口的前提下,猶願以福建省最優質水源山美水庫係統中的龍湖水庫優先供給金門民生用水,更顯見其大局觀與氣度;當然,其間的調和折衝過程自然難以盡表,但以結果論,這個舉措無異是為兩岸的民生交流及合作開了一扇門,更表徵了兩岸就民生議題合作的可能性,若再以此臆測臺灣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後,兩岸關係可能帶來的急劇變局,更讓這樣的突破顯得彌足珍貴;或許我們也可以斷言,金門有希望成為兩岸交流的一個關鍵節點,縱無前瞻性的突破,但也無倒退的可能;畢竟,兩岸都需要一個交流與互動的窗口,而以金門今日取得的成績及功能而言,縱是雀屏中選亦在情理之中。

  當然,呼應大陸端的晉江供水工程開工,金門端的引水工程同樣的任重而道遠。據悉,金門必須同步開展的便有海底管線工程、洋山凈水場工程,以及岸上受水、導抽水係統新建工程等三項工作,然而,因為兩岸採購制度的不同,我方的工程速度能否趕得上陸方的進程,猶難斷言,仍需多加努力才是。或便如陳縣長在引水簽約儀式致詞時所宣示的,“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我們要積極開發水資源,力行節約用水,簽約之後我將秉持正心、正念、公開、透明,積極推動引水工程之招標,務求如期、如質完成,並期望2017年實現,‘立足兩岸金門,共飲山美福水’的願景。”本案或是翻轉金門的一個新節點,更是驗證兩岸民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其之于兩岸交流的歷史意義更勿庸多言。

  平情而論,金門的民生基礎需求,水、電、商貿均是重點;大陸引水計劃從一場學術交流做起,直至兩岸兩會于2013年6月21日第九次高層會談達成“兩會有關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的共同意見”,雙方同意依各自程序協調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共同落實相關事宜,並歷經一年多的正式溝通商談,完成了3次工作商談及八次技術商談,才有了今日的成果;由此觀之,本案之成功端賴臺海各界有開闊的胸襟、前瞻的視野、務實的作法,方能突破各種瓶頸與困難,取得具體成績,也同時彰顯了各項民生合作的價值及可能性。

  總之,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大陸晉江陸上工程的開工,表徵著兩岸“共飲一江水”的預期目標,或誠如哲人所言,“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戲的新情節的開始。”誠願通水目標能為下一個民生合作奠基,並預言著兩岸共榮的強悍無敵、中華民族的富庶強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