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角色實現歷史性轉變

時間:2011-01-14 16:05   來源:台灣網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馬英九1月9日在視察金門水頭碼頭“小三通”通關設施時指出,雖然現在松山、桃園機場有飛機直飛廈門,但“小三通”有票價便宜、船班多的優勢,清楚優勢才能讓金門有更多發揮;馬英九並期許增加快速渡輪、研究降低票價,提升金門的競爭力,讓金門從兩岸衝突扮演保衛臺灣的前線,蛻變為兩岸交流關鍵地位。

  炮聲遠去,金門今非昔比。勞動人民推動著歷史的車輪向前發展,勇往直前。當年的金門炮擊炮聲猶耳,金門被置身於戰爭的最前沿,擔負著第一屏障的重要使命。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所有的這一切均已裝進了歷史的教課書,這一歷史慘烈景象已如雲煙散去,不再有,而今迎來了金門發展的新氣象和美好前景。正如馬英九指出,讓金門從兩岸衝突扮演保衛臺灣的前線,蛻變為兩岸交流關鍵地位。在“大三通”還未實施之前,從2001年通航的金門“小三通”,成為兩岸民眾交流和兩岸關係逐步走暖的一個重要平臺與紐帶,金門擔負起兩岸交流新的歷史重任。10年來通過“小三通”的旅客人數不斷成長,僅2010年全年就達137萬多人次,“小三通”已成為海峽兩岸民眾往來的重要通途。隨著兩岸“大三通”的實施,如今的金門更是遊客如織,一片祥和而繁忙的景象。通過金門“小三通”赴臺和到金門旅遊的人數逐年攀升,帶動金門住宿、餐飲等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這一發展時時刻刻在改變著金門,改變著金門同胞的生活。已不再是硝煙瀰漫的金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金門。金門在轉變,已是今非昔比。

  扮演兩岸交流的橋頭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了金門發展新的春天。2001年開始,兩岸實行“小三通”,金門擔負兩岸交流的地位和重要性立馬顯現出來。2008年後,兩岸“大三通”得以實施,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帶給金門再一次發展新機遇。2011年1月9日,金門大橋建設正式奠基,標誌著金門未來發展將進一步提升。誠如媒體報道,將來有可能使金門大橋與廈門連接,打造金門與大陸連接的海上通道,使金門不再孤單,這將進一步完善金門觀光旅遊業,提升金門旅遊業的整體競爭層次和水準。如今的金門已由原來保衛臺灣的前線轉變成兩岸交流的重要陣地,它的歷史角色重要轉變,得益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益於兩岸和則共贏、分則兩傷的明智政治舉措,利益於兩岸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特別是兩會會談制度化以及ECFA的簽署,加速了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實現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多領域、寬渠道、多層次。金門角度的轉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兩岸民心所向的必然結果。如國臺辦主任王毅所言,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穩步發展、良性發展。這就充分説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和現實性。由於政治原因,兩岸分離60年,兩岸民眾在意識形態和對對方的認識上存在一些誤解是客觀現實,是可以理解的。面對兩岸民眾的理解和認識差異,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兩岸關係發展的快與慢,如何來把握?必須面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狀況和當前的實情來把握兩岸關係發展,就是要堅持持續發展、穩步發展和良性發展,它不以一方意志而改變。只有兩岸關係堅持走和平發展的路線,兩岸之間的誤解和隔閡才能有時間在交流中得以化解,在交流中增進情感,在合作中實現雙贏,兩岸問題最終才能得以解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夠得以實現。(台灣網網友:劉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