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申辦冬奧會大陸形象會更好

2015年07月30日 08: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7月31日國際奧會全會上,國際奧會委員們將投票決定2022年冬奧委會舉辦城市的歸屬,海外網今日刊載大陸專欄作家秦川的文章分析指出,為了申報冬奧委會,中國大陸的努力也有目共睹。對於申報多次夏季奧運會,並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的中國人來説,此時是從容的,也是優雅的。

  全文摘編如下:

  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會全會上,國際奧會委員們,將投票決定2022年冬奧委會舉辦城市的歸屬,目前參加最終投票的城市,是中國的北京張家口和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如果申辦成功,北京將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座成功申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全民體育相得益彰

  究竟花落誰家,目前難有定論。不過,對於申報多次夏季奧運會,並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的中國人來説,此時是從容的,也是優雅的。這種從容與優雅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來自篤定的信心,來自多年改造體育與被體育改造的歲月沉澱,更來自對奧運乃至對體育的深刻認知。

  幾十年前,舉辦奧運會是中國人的夢想,現在亦是,而且,現在的中國人更能把握體育精神,更能理性面對體育獎牌。奧運會對國民性格的塑造,功莫大焉。著名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説過,“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當大陸對全民體育與競技體育理解得更全面,不會為了發展競技體育而忽略全民體育,也不會過度強調全面體育而否認競技體育的基本價值,兩者相得益彰。觀望去年巴西足球世界盃,人們想到的是只有將足球普及、從娃娃抓起,水準才能真正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發展足球有了頂層設計。大陸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發展和振興足球,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豐富文化生活、培育體育文化、發展體育産業、實現體育強國夢具有重要意義。乒乓球、羽毛球等優勢項目需要發展,足球、籃球等世界普及性高的運動更應發展,如此離體育強國的距離才能近一些。

  不只是精神層面有進步或改變,北京夏奧委會還留下很多有形遺産。且不説相關場所,僅就新聞力量和組織就可圈可點。近日有官員提到,在2008年奧運會之後,無論是保留下來的奧運場館還是兩大新聞中心,都可以在2022年冬奧委會期間繼續使用。北京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奧運會主媒體中心,那裏的設施設備也都經過了奧運會的考驗。

  與此同時,為了申報冬奧委會,中國大陸的努力也有目共睹。有人説,“我們不是為了申辦冬奧委會才發現張家口,而是因為有了張家口雪上運動的蓬勃發展,才提出了聯合申辦。”這是目前看得見的優勢,那麼正在努力改變的進步,也不可忽略。

  各項指標努力向好

  今年6月初,北京冬奧申委新聞宣傳部部長王惠表示,北京會尊重國際奧會的憲章、遵守規定、尊崇習慣,各國運動員、教練員、裁判等參與者來到中國大陸,他們的人權,包括中國人的人權,都會得到合法保障。應該説,這一席話是中肯的。

  國際奧會公佈的《評估報告》,肯定北京與張家口的辦賽能力,也對北京雪量、空氣污染等表示了擔憂。北京冬奧申委環保部部長、北京環保局副局長方力則表示,“賽區能提供清潔空氣,可以保障運動員健康。”從各個方面,中國大陸正在努力向好。相信再次舉辦奧運會,中國人對如何成為體育強國更有興趣,對如何發展全民體育更有心得,對如何讓體育造福民眾更有動力。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和張家口申辦冬奧委會,獲得民眾的支援率分別達94.8%和99.5%。從中不難看出中國人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深沉好感。(秦川 作者係大陸網專欄作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