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刊文 盛讚京奧之驚艷中國之驚奇

時間:2008-08-07 12:12   來源:台灣網


北京奧運會世界畫信展8月1日在國家圖書館開展,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餘枚奧運畫信匯集一起,組成彩色的海洋,寄託著世界各地人民對北京奧運會的企盼和祝福。

  

 

  在世界奧運史上,從來沒有一次像北京奧運受到那麼多的讚美、擔憂、批評、醜化兼而有之;也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傾全國之力(所費為雅典奧運的三倍)規劃和建設北京,以利舉行奧運;更沒有一個政府像中國廣邀世界各國領導人到北京觀賽,以展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現代化成就。德國《鏡報》曾説,中國用三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花費一百年所做的事情。今天的中國人要證明,西方能夠做到的事,中國也能辦到。

 

  臺灣《聯合報》今天刊載署名文章指出,北京的驚艷,中國的驚奇,將使奧運後的中國,再上一個新臺階。奧運後的中國將繼續奔向亞洲超級強權之路,身在巨人旁邊的臺灣就必須更為講理、冷靜、謹慎,量力而為。

 

  文章摘錄如下:
  
  北京驚艷 中國驚奇
  
  今年對中國而言,除奧運外,也是很特殊的一年。先是有罕見的大雪災,後又發生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間夾雜著國外反華勢力聯合藏獨對奧運聖火傳遞的干擾。一時之間,令世人對北京奧運能否如原來設想順利舉行,出現了疑慮。然而,在西藏事件中,海外中國人展現空前團結,對西方媒體和一些政治勢力的偏見、傲慢展開強烈反擊。接著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災行動中,中國政府抗災救災所展現的動員力、組織力、協合力,也提升了中國領導人的形象和威望。可以預料,北京的驚艷,中國的驚奇,更將使奧運後的中國,再上一個新臺階。
  
  穩定民生 減少矛盾
  
  不過,也有人認為奧運後的中國,經濟會不會維持高速成長是一個問題。因為自去年開始國際經濟走入衰退,加上全球能源危機,糧食危機、自然災害危機都接踵而來,而大陸內部又有産業升級、環保生態、勞工權益、社會福利等等問題,恐怕會影響到奧運後中國整體國力的發展。
  
  顯然,北京高層已注意到整體大氣候問題,中共中央已做出調整,放寬宏觀調控,再度著重快速經濟成長為優先,控制物價稍為放鬆,加大力度協助中小出口企業,並對《勞動法》相關規定有所放緩執行。總之,就是以民生的穩定為主,減少出現社會重大矛盾。
  
  自由氛圍 未必持續
  
  另外,北京奧運同時引出了一個過去比較少談但實際存在的安全問題,即東突疆獨問題。東突係伊斯蘭的激進組織,信奉聖戰理念,走暴力恐怖路線,又與基地組織有關連,面臨疆獨和藏獨共同存在的新安全形勢,北京必然會加強內部安全管制。儘管藏獨暴力恐怖性質不若疆獨,但其在國際上製造政治外交問題的能力則比疆獨強。雖然北京一面與達賴代表接觸,卻也不會對藏獨放鬆監控力。為了辦好北京奧運所展現出的比較開放自由的氛圍,能否持續下去,目前並無答案;這要由社會穩定需要、內部安全考量以及國外反中勢力作為等因素來決定。
  
  奧運辦完 奔向超強
  
  至於奧運後的兩岸關係有何發展,也是一個關注點。兩岸曾因“中華臺北”問題有過小爭議,但在走向和解的原則下,雙方互有讓步以讓賽事可以順利進行。不過,這次模式是否會成為慣例(指奧運會),則尚難確定,因為可能只不過北京作為主人,暫且尊重來客的情感。未來兩岸之間仍有很多事情要去磨合,甚至難以化解的事還會不少。
  
  有美日學者認為,奧運會辦完後,中國等於卸下了一個大負擔,受到牽制束縛的因素消失,在政策和作為的選擇上就更為多樣寬廣,可以彈性也可以強勢。所以,臺北的作為應以加大中國大陸的彈性為目的,而避開造成大陸的強勢為上策;因為奧運後的中國將繼續奔向亞洲超級強權之路,身在巨人旁邊的臺灣就必須更為講理、冷靜、謹慎,量力而為。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