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反課綱運動:“臺獨”魔掌伸向青少年

2015年07月14日 08: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問題專家朱穗怡14日在香港大公網上發表評論指出,“反課綱運動”最近在島內鬧得沸沸颺颺。臺灣教育部門修改高中課本裏有關“臺獨”以及“皇民史觀”的錯誤內容,而新課本並將於新學期開始使用。不料,此撥亂反正之舉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令人關注的是,以往主要是民進黨及“獨派”指手劃腳、橫加指責國民黨當局,但這次卻是由年輕學生充當“反課綱運動”的先鋒隊,並揚言馬當局若不撤回新課綱,就會把行動升級。有臺媒指出,校園裏反課綱的聲音佔了上風,原本純凈的校園已成了“臺獨”分子的禁臠。

  中學生“反課綱運動”讓人不禁想起去年3月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反服貿運動。兩者均以“馬當局黑箱作業”為藉口而大搞反對運動,卻忽視了對議題展開理性討論。以“反課綱運動”為例,島內青少年到底是否知道馬當局為何要修改課綱?到底是否知道課綱中存在不少錯誤內容?

  目前島內高中歷史課本主要是沿用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制訂的“98課綱”。此課綱把“中國史”與“臺灣史”、“世界史”獨立分冊,形成兩岸“一邊一史”,充斥著“兩岸是一邊一國”的潛臺詞。在歷史、語文、地理等課本也充斥著“皇民史觀”和“臺獨”思想,例如“中國第一大島是海南島”,事實上中國第一大島是臺灣;課本中出現“李白是中國的偉大詩人”,而不是“我國”的詩人;課本上説“我國國土面積是36000多平方公里”,這裡的“我國”僅指臺灣;課本中對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以及侵略暴行也使用中性詞語,即“日治”而非“日據”,在談及“慰安婦”來源時,説“除了風塵女子外,也有自願到海外去從事慰安的婦女”,而馬當局修改課綱時,在關於“慰安婦”的內容上加入了“被迫”二字。一些“臺獨”分子竟叫囂“有何證據證明所有的慰安婦是被迫的”。這種顛倒黑白、泯滅人性的狂言一齣,即受到島內輿論的嚴厲抨擊。

  社會可有多元意見,但不能沒有是非。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兩岸中國人奮勇抗敵,把日寇驅除出中國國門,臺灣才得以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返祖國懷抱。島內青少年不應受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誤導。

  課綱爭議在島內已非一朝一夕,其本質是“統獨之爭”。民進黨和“獨派”企圖切斷兩岸的歷史聯結,不惜任意篡改教科書,甚至淡化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島內輿論指出,充斥著“皇民史觀”和“分離主義”的教科書“其實是在強制洗清下一代的記憶,讓他們忘卻自己的歷史及現狀之由來”。“臺獨”分子自知“法理臺獨”無望,遂把“獨”手伸向臺灣新生代,向他們灌輸錯誤史觀,産生與祖國的疏離感,以達到阻撓兩岸統一的目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