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三問臺灣粉塵爆炸:公共安全管理勢在必行

2015年07月02日 09:13: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6月27日夜,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爆炸事件。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28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初步判定爆炸是主辦單位為了舞臺效果,使用二氧化碳鋼瓶把彩色粉塵射向民眾區,粉塵遭遇熱源引發事故。

  498人受傷的慘劇令人痛心,臺北市和新北市的醫院因此爆滿,其中194人住進了加護病房。有人形容災難現場堪稱“人間煉獄”。事故本身不再多述,如今不妨回頭看看這場災難的前中後,反思這樣幾個問題。

  是否應該為了炫酷忽視安全?

  “彩色跑”原本是近些年全世界流行起來的全民跑步運動,對著奔跑的人群噴灑彩色粉末確實可以活躍氣氛,但是,在到處噴灑彩色粉末的時候,有沒有人來給眾人科普下粉末密集的潛在危險?有沒有人認真聽過專家的警告。據臺灣《聯合報》指出,兩年前就有專家警告過,這類彩色粉末具有易燃效果,大量使用有引發粉塵爆炸的危險。這番話卻未能在社會上予以重視。

  消防應急常識是否有演練必要?

  事故現場是一個水上樂園,估計沒人料到會發生火災。一些救生員聲稱自己熟悉水上救生,對消防應急卻並不熟悉。主辦方也坦承,沒有提醒入場的人不要吸煙,事發現場最後也留下不少煙頭,他們當然更不會注意現場的燈附近溫度已經很高。爆炸發生後,儘管火勢兇猛,一些在場的觀眾仍誤以為這是舞臺特效,而不是火災。當人們開始四散奔逃時,卻沒人想起要打開另一側的後門,也沒人再記得保證通道暢通,使得救護車可以更方便開到現場。

  應該説,沒有誰一開始就熟練掌握消防常識,沒有誰一開始就很擅長火場逃生。這些都需要演練。民眾要練意識、練能力;業者要練常識、練規章,練自我約束和社會責任;有關部門要練職責和應急處理能力。只有把這幾個環節都練好,才能有效減少災難的發生,或者當災難發生後盡可能的降低損失。

  善後時期什麼最重要?

  爆炸事件發生後,八仙樂園當即被要求停業整頓。同時全臺醫療系統迅速協調各醫院共同救治傷員,而且傷者前期的醫療費用先由臺當局墊付。這對傷員的救治工作很有幫助,應該説是積極的、及時的。在各種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事項面前堅持“救治傷員優先”尤其重要。至於後續的維權、索賠和追責,都可以慢慢進行。

  與此同時,臺灣當局也宣佈全臺叫停彩色跑活動。應該説,這一緊急應對措施是有力的,有利於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至少在事發後的傷員救治和善後處理方面,還是很有效率的。但是,臺灣有關方面仍然不好回答臺灣民眾提出的問題:難道每次都要受到傷害後才推出補救措施嗎?

  這一問問出了世界各地公共災難受害者的心聲,也是有關部門心中的痛。從某種意義上,“彩色跑”召集大量人群聚集並不是事故發生根本原因,主要還是由於對公眾聚集活動風險缺乏認識,現場缺乏控制,人群缺乏有效安全意識。如何通過建立有效機制來預防並消除更多災難風險,並非易事,但卻勢在必行。相信臺灣有關方面經過此次公共災難之後,會更多地探索此類問題。(文/劉國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