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新北粉塵事故暴露島內安全隱憂

2015年06月30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北市水上樂園粉塵爆炸已造成近五百人受傷,29日下午,臺中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宣告一位在此救治的女性重傷者不治身亡,這是粉塵爆炸事故中首個罹難者。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此次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對臺灣社會是慘痛而深刻的教訓,由此也暴露出島內公共安全的種種隱憂。期盼臺當局儘快扭緊松掉的公共安全體制的螺絲釘,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

  評論摘編如下:

  昨天一名在新北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中全身9成燒傷的20歲女傷者傷重不治,成為塵爆首名罹難者。迄今仍有400多名燒傷者在島內各醫院接受治療,當中不少人是大面積燒傷,仍在與死神搏鬥。燒傷治療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復原過程,重傷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的植皮手術以及面對傷癒後可能在容顏、肢體留下的後遺症。此次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對臺灣社會是慘痛而深刻的教訓,由此也暴露出島內公共安全的種種隱憂。

  這次八仙樂園“彩色派對”活動組織者在兩年前曾在高雄舉辦類似活動,當時就有專家警告,這種彩色粉末具有易燃性,大量使用會有引發粉爆炸的危險。而組織者卻不以為意,並辯稱“只要是具有燃點的任何物質,在密閉空間達到相當高的濃度,遇上大量火源,皆有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甚至這次發生嚴重粉塵爆炸後,還推説“玉米粉不會自燃”。組織者不專業、不認真、不負責的態度終於釀成彌天大禍。而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只關注這類“彩色活動”的環保問題,例如,吸入粉末是否影響健康、彩粉是否污染環境等,卻忽略了消防安全因素。有醫界人士投書媒體批評活動組織者毫無緊急救難的規劃,增加了爆炸後醫療機構搶救傷者的難度。因為一般來説,舉辦有數千人參加的大規模活動,都要有緊急醫療救護方案,否則是不準舉辦活動的。

  粉塵爆炸是一種常見的工業場所意外,過去麵粉廠、金屬廠發生塵爆的消息時有耳聞,但遺憾的是,組織者和相關部門掉以輕心,未對活動現場進行嚴格的煙火管制,讓活動參與者置身於隨時爆炸的火場之中。島內早有媒體刊文警示:致命的草率是臺灣無法進步的一大癥結。文章列舉了一系列例子。最令人深刻的是,2014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的大月兔,在中秋過後僱工拆除時,竟因施工卡車引擎過熱致火花掉落起火,將現場草坪連同月兔一起燒燬。這隻月兔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的作品,他的前一作品大黃鴨2013年在桃園展出時,曾因跳電“消風”而扁掉,又因充氣過度而爆裂;在基隆展出時,則因空氣污染變成“黑小鴨”,隨即又因清潔劑使用不當傷及膠皮縫線而爆掉。對於其作品在臺灣如此多災多難的遭遇,霍夫曼恐怕很難忘吧?近年島內多起食安事件也暴露了部分業者和政府部門的懈怠。食油龍頭企業竟向地下煉油廠買油,而屏東縣政府接獲檢舉卻“查無實證”。

  當草率、粗心、不精確、無規範的不良風氣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後,被燒掉的不僅僅是“大月兔”、“大黃鴨”,而是寶貴的人命。期盼臺當局儘快扭緊松掉的公共安全體制的螺絲釘,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